|
||||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在上海自貿區,感受“與世界零距離”最直接的地方,當屬進口商品直銷中心。直銷中心與國外廠家直接建立聯繫,減少中間流通成本,實現低價。每天早上6點就有人排隊買貨、8點半停車場就滿了,開門後人擠人,有時甚至不得不“限流”。
當然,自貿區紅火的不止這一面。人民幣跨境支付、跨境雙向資金池、跨境融資……金融改革可圈可點,用世界的錢,做中國的生意。也許很多人對於這些已經耳熟能詳了,但是很少人關注到:隨着上萬家中外企業競相落戶,糾紛解決機制也在不斷創新。
去年,自貿區新的仲裁規則面世,靈活開放接軌國際。與世界握手,也成了撬動中國改革的支點。過去一年裏,這裏的開放讓中國改變了什麼?我們不用數字的清單,而是用一雙外籍人士的眼睛,來看這一年,看自貿區。《十年,這裏》今天聚焦上海自貿區。
孔宏德:看着電視裏的節目晚會,你覺得有意思嗎?聽着電臺裏的明星訪談,你覺得有意思嗎?……
唱歌的人叫Peter Howard Corne,中文名字叫孔宏德,自稱老孔。在澳大利亞長大,80年代末來到中國留學,娶了一位中國太太。他拍攝了一段倡導環保的MV,畫面中,他走在鄉村小路上、站在城市地鐵裏,看着冒着濃煙的大煙筒和風力發電的大風車,用力唱着:“有意思嗎!”
老孔是環保人士,也是一名律師,每年忙着爲新能源公司尋找賺錢模式。
孔宏德:墊着出我是……
而孔宏德與上海自貿區結緣,還得從3年前說起。2012年,老孔接到邀請,進入上海國際仲裁中心《仲裁員名冊》,成爲了600多名仲裁員中的一員。
孔宏德:因爲我本來是做項目的律師,併購、購買、合併、融資的項目律師,起草合同,談判,比較懂合同。爲什麼對我感興趣的呢?因爲我懂合同。我也發現我的背景有一點幫助,分析這些糾紛的合同。
從那時起,孔宏德更忙了,他抽出20%的工作時間專門處理仲裁案件。他懂中文,又熟悉英美法系,語言翻譯、內容陳述一手抓,一個人就能頂幾個人。
上海自貿區成立之後,仲裁院首次開庭的案子是一起關於氣體供應的合同糾紛,申請人是在中國註冊的知名外商投資企業,被申請人也是國內知名企業。根據雙方簽訂的中英文雙語合同約定,仲裁的工作語言爲英語,首席仲裁員須爲外籍仲裁員。而老孔就是當時的首席仲裁員。
孔宏德:到上一個月,有四個,都結束掉了。現在沒有了。我在等下一個。
記者:最有印象的?
孔宏德:仲裁都沒有印象的。都是保密的。
孔宏德還專攻環保領域的仲裁案,參加各種沙龍活動。老孔發現,中國擁有巨大的仲裁市場,但在國際貿易糾紛中,很多公司還是選擇國外的仲裁機構。
孔宏德:本來很多公司不太願意用中國的機構的仲裁條款,當然除非有中國公司。他們通常會選擇香港和新加坡。
但這種情況未來有可能會改變。去年5月,《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仲裁規則》面世,孔宏德是親身見證者,他參與了仲裁規則制定的全過程。
孔宏德:我爲他們很驕傲,很認真的學其他的、最新的國際仲裁規則,所以他們選了最新的、最受大家歡迎的規則都放進去了。
他所說的最受大家歡迎的規則之一就是“仲裁員開放名冊”制度。
以前,在中國仲裁,選誰來做仲裁員,當事人可以“說了算”,不過,必須從已制定的名冊中選擇一位。但是,“名冊制”上能提供的名單是有限的,無法覆蓋各類仲裁所需要的專家,也不一定包括當事人所信賴的仲裁員。如今,當事人可以從外部選擇。當然了,也不是選誰都可以,還是需要仲裁委員會主任同意。
孔宏德:因爲他們有這樣的規則,他們會發展的很快。什麼東西、什麼機構、什麼方式,如果他們沒有好好的基礎,他們不會建好樓。這個規則,目前的位置,不可能會有更好的基礎。所以,我相信,只要宣傳下去,就可以發展的很快。
過去,只有法院才能採取臨時措施,防止當事人轉移或銷燬證據、財產,如今,新的仲裁規則增設了“緊急仲裁庭”制度。再加上“小額爭議程序”,45天就能解決爭議金額不超過10萬元的案子。
孔宏德說,這是一部讓外國人打破偏見,重新認識中國仲裁的規則。
孔宏德:因爲自貿區規則出來幾個月,(我相信)看未來兩年,經過一定過程,更多地、更復雜的、更有意義的,他們會選擇自貿區的。
這並不是空談。藉助自貿區的新仲裁規則,國際航空仲裁“上海模式”已經開啓了。國際航空仲裁以前大多采用臨時仲裁的方式,中國法律並不承認,中國航空公司出現涉外糾紛,只能“走出去”。
如今,國際航空仲裁界利用自貿區仲裁規則的開放性,將機構仲裁與行業仲裁、臨時仲裁進行有效銜接,將國際航空仲裁引入中國。去年8月,上海國際航空仲裁院揭牌,孔宏德說,今後,國際航空仲裁界將出現“中國聲音”。
孔宏德:第一次專門在中國,針對航空有關仲裁的平臺。新的機構,按照中國的仲裁法,在中國可以執行他們的決定。可能以後也有更多的新的活動在中國。通過這樣的形式,發展也會更快的。
上海自貿區的仲裁規則並不侷限於28.7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孔宏德說,未來,上海有望成爲亞洲仲裁中心。
孔宏德:不一定在自貿區,不一定跟自貿區有關係,就可以選用這個規則。當事人指定這個規則就行。所以我們通過宣傳,希望更多的人在這樣的條款裏指定自貿區的仲裁規則。
上海自貿區,不足中國三十萬之一的面積,也許只是世界地圖上的一個小句號,已成了中國對外開放的最前沿的開放陣地。明年,這裏將有哪些變化?將給中國帶來什麼?記者將持續觀察這裏,明年此時,再見。
到今年,我們對上海的田野觀察已經持續了兩年,這些改變意味着什麼?有請中國之聲觀察員白中華:
白中華:中國自貿區的建設,應該說2014年的發展速度,比我們想象中要快。原來我們知道,自貿區的完整的稱呼是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經過一年的發展,我們發現括號裏面不僅有上海,又加上了福建、廣東和天津。另外一個方面,自貿區發展的快是,我們知道,自貿區實施的是負面清單管理,也就是規定了什麼不能做,除了不能做的,都可以。實際自貿區之所以具有試驗性,就是說,我們在原來的這種靠投資、出口來拉動經濟增長,已經遇到了瓶頸,需要轉型,轉型到要素驅動。原來我們進行的是一種增量的改革,把勞動力放進來,把資源放進來,把資金放進來,然後,我們的經濟增長就會持續。原來的方式不可以了,需要進行新改革,是一種存量改革,是一種人的、物和試驗資金的效率。實行負面清單管理,開始拉出來的單子還是很多的,後來第二輪公佈的負面清單管理(內容)就很少了,自貿區正在形成以企業爲主體,以創新驅動增長的事態。今年開始的時候,很多大媽不但炒黃金,還到上海自貿區去註冊企業,她們的投資方式是那種老方式,以爲來了企業在這個地方,地方會升值。但是上海自貿區創造財富的方式跟那些大媽想的不一樣。它是靠創新驅動的,靠服務驅動的。經濟學裏面有個理論,叫微笑理論。厚嘴脣這個部分是加工製造,中國原來的增長方式大概停留在厚嘴脣部分,兩個嘴角,一個是研發,是科研創新,一個是服務,是金融物流。實際上海自貿區試驗的是什麼?原來我們的產業結構,由厚嘴脣的加工製造,向兩個嘴角延伸。一方面加大研發,實現科技創新,不管到自貿區什麼樣的企業,它可能只做一個電池,但是它把這個電池做深、做透、做專、做精。另外一個方面,上海自貿試驗由貨物貿易轉向服務貿易,比如記者在報道中所說講的仲裁製度,服務貿易就會形成金融物流的制度,比如說利率與匯率的市場化,資本的自由兌換,從而在金融的拉動下,會對生產要素實行重新市場配置,帶動一種效益。我想,上海自貿區因爲機制帶來的紅利,制度帶來的紅利,創新帶來的紅利,會在2015年更加的顯現出來。
過去十年,淘寶改變了中國人的生活和購物的方式。去年,餘額寶服務橫空出世,開啓了互聯網金融的新時代。今年9月,阿里巴巴赴美上市,刷新全美最大IPO記錄,成爲全球最大的互聯網公司之一。後上市時代,淘寶會發生哪些改變?網購會更便宜麼?多少阿里人會因此一夜暴富?中國消費者距離國際淘寶還有多遠?明天同一時間,歡迎收聽《十年這裏——淘寶的後上市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