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昨天在京召開的2014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本市共有17項科技成果獲獎。其中,自然科學獎1項、技術發明獎3項、科技進步獎13項,涉及新材料、生物醫藥、化學工程等多個領域。特別是中醫藥大學張伯禮院士主持完成的“中成藥二次開發核心技術體系創研及其產業化”項目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成爲該領域唯一獲得一等獎的項目。
圍繞做大做強中成藥品種的重大需求,張伯禮院士帶領課題組率先提出了中成藥二次開發研究策略,構建了中成藥臨牀定位、整體觀系統辨析、網絡藥理學、工藝品質調優和數字化全程質控等五大核心技術體系,形成了中成藥二次開發模式,有力推動了中藥產業技術升級換代。項目聚焦於突破中成藥二次開發共性關鍵核心技術,開闢了中藥製藥技術升級路徑,並無縫連接實施成果轉化,對中藥產業提質增效發揮了引領支撐作用。項目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獲19項發明專利及7項軟件著作權,提高國家藥品標準8項;發表論文150篇,SCI收錄91篇。本項目完成32箇中成藥品種二次開發,2013年銷售額達50億元,累計銷售額超過200億元。項目技術已在全國19個省市推廣,應用於近百家中藥企業。通過推廣實施中藥二次開發戰略,培育了中藥大品種羣,提高了中藥行業集中度,過億元中藥品種增長了3倍,過億元品種年累計銷售額達1200億元,約佔中藥工業產值的28%。項目歷時8年,用實踐證明中成藥二次開發是一條投入少、見效快、創新驅動中藥產業跨越發展的有效途徑,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新型熔噴非織造材料的關鍵製備技術及其產業化”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該項目屬紡織科學技術中產業用紡織品領域。針對現有熔噴技術及其產品的不足,項目以多維度複合技術爲核心,形成了納米摻雜雙組分熔噴、短纖插層和層間複合等多項新型熔噴非織造材料製備技術,實現了熔噴非織造材料的高效低阻、高彈耐壓、抗拉耐磨以及寬幅熔噴裝備的國產化。項目成果獲得授權發明專利10項,產品廣泛應用於高效過濾、醫衛防護、汽車隔音、軍用保暖等領域,完成直接銷售收入約13.6億元,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配位聚合物構築與結構性能調控”項目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該項目屬無機化學領域。近十多年來,項目組從配體設計入手,以磁性、多孔等爲性能導向,構築了多個系列具有獨特磁、多孔等性質的新型配位聚合物,研究了溶劑、溫度、酸鹼度等因素對它們結構性能的影響;率先系統開展了柔性配體配位聚合物研究,提出配位聚合物構築中的非配位基團效應,發展了電荷競爭體系磁性配位聚合物的合成方法,在若干體系中闡明瞭結構性能關係並建立了調控方法。發表SCI論文14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