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據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消息,中紀委網站今日刊文《銳說:領導幹部應該還文藝一份純粹》,文章稱,治理書畫協會“官氣”太重的問題,不僅是爲了淨化政治生態,也是爲了還文藝一份純粹。爲官發財,理應兩道;從政與搞藝術,也理應界限更清晰一些,領導幹部不要到藝術家的盤子裏搶肉吃。
銳說:領導幹部應該還文藝一份純粹
“有的領導幹部楷書沒寫好,直接奔行草,還敢裱了送人。”在中央紀委五次全會分組討論上,王岐山同志這句風趣幽默、言簡意賅的話,一經曝光就立即走紅網絡,讓人們從樸實的幽默中,感受到反腐的機鋒。
在一些地方,領導幹部熱衷於到藝術家協會謀取一官半職,可以說是“蔚爲風尚”。君不見某個省份的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竟達幾十人之多,令人瞠目結舌。前段時間,陝西省書法家協會原主席週一波在人民日報撰文指出,各種藝術家協會都有許多領導幹部兼職當“領導”。用權力之手摘取文藝的桂冠,這背後有怎樣的利益動機?又有哪些不可告人的祕密?
其實,領導幹部潑墨揮毫、雅好書畫,能夠涵養底蘊、陶冶情操、啓迪心靈。但如果以權力爲資本,定要在文藝界博得某些頭銜,就有牡雞司晨、越俎代庖之嫌,更埋下了腐敗的風險。比如說,一旦掛上協會主席的名頭,“作品”的價值就會成倍飆升,哪怕作品低劣,也會一時購者雲集、洛陽紙貴,意欲行賄者紛紛以購買書畫作品爲名進行利益輸送,這實際上是以藝術之名,行“雅賄”之實,既污染了藝術,又敗壞了官德。
此風浸染之下,也會扭曲文藝市場,催生“劣幣驅逐良幣”的亂象。如果在協會中職務越高,作品的價格就越高,那麼藝術價值就會匍匐於權力大小、官職高低,真正潛心創作的藝術家難免心灰意冷,而投機分子則可以濫用權力以踐踏藝術。“黃鐘譭棄,瓦釜雷鳴”,這不僅是公權力的越界和錯位,更是對文藝創作的異化與扭曲。就此而言,治理書畫協會“官氣”太重的問題,不僅是爲了淨化政治生態,也是爲了還文藝一份純粹。
爲官發財,理應兩道;從政與搞藝術,也理應界限更清晰一些,領導幹部不要到藝術家的盤子裏搶肉吃。既然已經以身許黨報黨、許國報國,何必還要貪圖莫須有的頭銜、謀求不正當的利益?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將限期實現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真正脫鉤。對領導幹部而言,等到反腐利劍懸諸頭上、改革春風掃蕩污穢,再遲遲從藝術家協會中退出,不亦晚乎?明智之選,就應該從現在開始,自覺懸崖勒馬、急流勇退。
“要尊重文藝工作者的創作個性和創造性勞動,政治上充分信任,創作上熱情支持,營造有利於文藝創作的良好環境。”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是要讓文藝界多一份純粹之風、清正之氣。讓權力的歸權力,讓文藝的歸文藝,不僅是政治文明的進步,更是文藝市場的淨化。王岐山同志說“有的幹部玩過了,飄飄然了”,這句話,應該讓領導幹部產生心靈震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