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印度空中力量研究中心網站2015年1月19日登載該中心副研究員阿瓊•薩布拉馬尼亞姆的文章稱,近日,網絡媒體充斥着有關一幅據稱是由蘇-33飛機重新設計而來的殲15戰鬥機的新改型的照片的報道。這些報道發佈在中國新華社網站和其他網站上,從照片上可以觀察到一項重要的改進。前起落架進行了更改,以滿足從航空母艦彈射這種飛機的需要。這幅照片已經引起中國海軍觀察人士猜測,中國未來的航母是否將採用“彈射起飛/攔阻索回收”(CATOBAR)系統來彈射飛機。
有時候,即使是對武器平臺的一個很小的工程更改都可能是一個國家的重大戰略野心的標誌。從中國殲15戰鬥機上看到的有關“彈射起飛/攔阻索回收”系統的最新更改正是這種情況。新的殲15飛機起落架的收放動作筒似乎比以前型號的要粗一些。這種前起落架似乎是專爲彈射器和阻攔裝置設計的。目前,中國使用的“遼寧”號航母是前蘇聯的艦體。“遼寧”號航母採用“短距起飛和攔阻索輔助着艦”(STOBAR)系統和位於短距跑道盡頭的滑躍甲板來起降戰鬥機。俄羅斯所有航母和老式的英國航母上的飛機都是滑躍起飛。 2009年,據報道,當時的巴西國防部長在接受採訪時稱,巴西和中國已經達成在巴西“聖保羅”號航母上訓練中國海軍人員的協議。但應注意到,巴西的航母是“克萊蒙梭”級航母,它使用“彈射起飛/攔阻索回收”來起降飛機。此外,2014年,通過衛星圖像發現了中國一處在地面上的“彈射起飛/攔阻索回收”試驗設施。所以,給航母配備“彈射起飛/攔阻索回收”系統可能是中國深思熟慮的長期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