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昨日,首批國家和中央機關取消車輛在亞運村汽車市場率先預展,由北京中拓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承接拍賣的106輛車向社會大衆開放驗看。截至昨日下午4時,已有74名競拍者繳納了保證金計劃參與週日下午的競拍活動。北京青年報記者在昨日的預展現場發現,由於此次拍賣採取的是不帶號拍賣,所以不少前來驗看車輛的競拍者都是專程從外地趕來的羣衆。(1月24日《北京青年報》)
隨着“取消一般公務用車”的公車改革工作的推進,拍賣取消車輛自然是當前各級黨政部門面臨着的一項重要工作。雖然,目前有部分地區已進行公車改革,並將取消車輛進行了公開拍賣。但所取得的實質性成效或帶來的輿論影響卻不盡人意。如河南中牟縣拍賣43輛公車,經過多輪競價,成交總金額卻纔39.11萬元,甚至有報道稱“國有資產增值率達53.2%”。公車被賤賣,國有資產反倒增值,這着實讓人大跌眼鏡。那麼引起民衆質疑也就再所難免了。
而此次,中央和國家機關本級取消的公務用車將正式啓動第一批拍賣。三家拍賣公司分別將於1月25日、26日及2月1日舉行專場拍賣會。而且,昨日首批106輛車在亞運村汽車市場率先開始預展,向社會大衆開放驗看。每輛競拍車輛的前擋風玻璃上,都貼上了車輛的新舊折損程度估分,或曾經的事故等級,供現場參與預展的羣組參考。這不僅爲公開公平公正拍賣公車開好了頭,更是邁出了公車改革將邁出實質性一步。
不過,要真正嚴格按照公務用車改革工作要求,有力推進公車改革中陽光拍賣的順利進行,確保公車拍賣的陽光公開、公平公正,不給暗箱操作留有任何餘地,除了在制度設計和預展等程序問題上需要全程公開外,還需要在細節和操作上做到陽光透明,如起拍價是如何算出來的需要向公衆解釋,拍賣公車的採購價、何時候買的、行駛里程以及採取公開拍賣等方式和處置結果都應向社會公開等。因爲“公開不徹底”正是引發民衆輿論的質疑的主要原因。
所以,在推進公車改革工作中,只有在每一個環節上做到公開透明,在每一步操作上都做到陽光公開,一切都明碼標價,從而讓權力暴露在民衆監督的陽光下,纔不會出現暗箱操作,才能避免公車拍賣成爲一個新的腐敗源頭和契機,從而有效防止公車拍賣成爲“內部處理、內部交易”和成爲領導幹部的“變相福利”。唯有如此,公車改革才能真正的改到位,超標、超配的公車才能真正的革除之。
文/唐亦瑭
(來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