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河南鄭州市十里鋪社區,有一位68歲的老太太。她學醫出身,擁有一家診所,在鄭州有4套房產。遺憾的是,她和老伴無兒無女。這不,她找人代寫了一份招聘啓事,不是爲診所招聘員工,而是要招聘一個女兒。如果能順利通過她的“面試”,女兒將來便可以繼承她的房產。
楊朝清:“招聘女兒”讓我們見證了一位“老有所養”的老人對精神需要直接而強烈的利益訴求。“招聘女兒”的愛與痛,只不過是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單調、乏味的一個縮影。與物質豐盈相比,精神世界的蒼白則是困擾老太的“切膚之痛”。
陳廣江:“招女兒”就像一出注定不會有結果的鬧劇,但鬧劇背後寫滿了老無所依的無奈和痛楚。“養老”絕不僅僅是錢的問題,還包括精神慰藉、親情交流等非物質一面。老太太一生奮發向上、救死扶傷,創下了一筆不菲的家業,養老錢不成問題,但畢竟年事已高、船已近岸,且老伴癱瘓在牀,既缺乏生活照料,又缺乏精神慰藉,必然充滿焦慮。
李忠卿:對於老人的這個舉動,我是持贊成態度的。每個人都會有離開世界的那一天,爲了找到一個可以依靠的人,可以信賴的人,可以繼承遺產的人,我覺得老人選擇女兒的要求與標準還應細化,而不是簡單地通過了面試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