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月22日上午10點,鄭州市隴海路鄭州圖書城附近的人才招聘市場上,一則“招女兒”的啓事前擠滿了人。這則“招聘啓事”寫道:我是一位醫生,女性,68歲,一生無兒無女,家有房產與合法診所,老來想找一位心底(地)善良、孝敬老人的女性爲終身依靠,通過接觸,到達(達到)雙方滿意,即可繼承家產。要求是年齡在40歲以下的女性,有意者請來電話聯繫。
天下之大,無奇不有。這不,鄭州市就出現了招聘“女兒”的奇事。其實,若是瞭解箇中緣由,就不會覺得這樣的事情稀奇了。老太太曾是一家診所的掌門人,在鄭州有四套房產,遺憾的是,跟老伴無兒無女。雖然說她的身體還算好,但在可以預見的將來,身體會每況愈下,沒有兒孫繞膝的歡樂,再多的財產也是白搭。她是想找一位心地善良、孝敬老人的三十幾歲的女性爲終身依靠,經常回“家”看看他們。
對於這位老人來說,錢已經不算什麼,更多的則是情感的渴望。當同年人享受兒孫繞膝的歡樂,他們卻沒有同樣的快樂,有的只是跟老伴相守的孤苦伶仃。老人想找個“女兒”,其實就是想過跟其他人一樣的生活,那樣的生活很簡單,兒女們常回家看看,陪自己嘮嘮嗑、聊聊天、說說話。但在別人看來再正常不過的需求,對於他們來說,卻是那樣難得。由於無兒無女,這對夫妻就失去了老年的依靠。這也顯示出當下的養老困境,老年人是弱勢羣體,老年人中的孤寡老人、失獨老人更是特殊中的特殊。
如今,中國進入老齡化社會,養老成爲整個社會共同關心的話題。大多數老年人都能夠安享幸福的晚年,但依然有少數老人,他們的生活很清苦,比如空巢老人、孤寡老人、失獨老人,兒女們不在身邊,他們的喜怒哀樂沒有人跟他們分享,他們的孤獨、寂寞、空虛、無助不是一般人能夠想象的。有人說,他們可以發揮主觀能動性,但畢竟他們的年紀大了,身體跟精力跟不上。鄭州的這位老太招聘“女兒”,不應該視爲炒作,我們更應該關注她的情感需求,畢竟人都是感情的動物,每位老人都希望兒孫繞膝、頤養天年。鄭州的這位老太好歹年輕時積攢了一份家業,到了年老可以招聘一個“女兒”,那麼,更多的孤寡老人、失獨老人呢?
前年九月,國務院發佈了《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就養老服務業的發展作出了部署。前年年底,中國志願者聯合會發佈《關於開展鄰里守望志願服務活動的倡議書》,號召人們從關愛做起、從身邊做起、從你我做起、從日常做起,關心身邊的空巢老人、留守兒童、農民工、殘疾人。俗話說,一分部署、九分落實,而將這些政策落到實處,則需要每個人的努力。
老太招聘“女兒”,我們應該讀懂這背後的情感需求,從關心自己身邊的老人做起,讓尊老敬老蔚然成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