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2014年,和平區20項民心工程包括的41個子項目如期全部完成,辦成了一批羣衆期盼、普遍受益的實事好事,取得了豐碩成果。
——改善居民居住環境,羣衆宜居水平不斷提升。綿陽道地區綜合治理工程全面完成,共整修樓房22棟,鋪裝道路1.7萬平方米,開闢綠蔭泊車車位124個,建成綿陽道便民小吃街,羣衆滿意度高達95%,使市容環境的污點變成了亮點。西開教堂周邊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全面啓動;建成長春道、福安大街35千伏變電站;完成成都道三角地停車樓建設;新增補建供熱面積22萬平方米,燃氣舊管網改造8.5公里、20片,新增燃氣用戶1500戶,完成9片高層住宅自來水戶管改造。整修37萬平方米成片舊樓區和74萬平方米非成片老舊樓房,圓滿完成了三年提升改造任務,同步推行物業企業、街道、社區、居民“四位一體”的捆綁式物業管理新模式。整修道路11.4萬平方米,新建、提升綠地8.4萬平方米。建成大理道、常德道立體綠化示範路段。道路掃保水平不斷提高,機掃率在全市率先達到100%,水洗率達到60%。深入開展清新空氣行動,對建築揚塵、運輸撒漏等進行專項整治。完成全區所有200平方米以上餐飲企業的油煙污染治理工作,大中型餐飲企業的經營行爲得到進一步規範。在全市率先啓動餐廚垃圾一體化處理項目,南市食品街、南市轉運站和崇仁里社區3個試點有序運轉。同時進一步規範五大道等重點地區和學校、醫院周邊停車秩序,新增停車泊位1000個。在全市率先完成機動三輪車綜合整治,下力量鞏固機動三輪車綜合整治成果,使和平區的道路更加順暢,居民出行更加便捷。
——加強社會保障和救助,民生基礎不斷夯實。和平區採取多項措施,去年全年新增就業崗位5.9萬個,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0%。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參保人數分別爲32.64萬人和37.42萬人。着力完善“二元三級”長效救助機制,開展14項主題救助活動,累計支出保障救助金2.6億元,新增享受住房保障居民1938戶,爲1.1萬名享受就業社保補貼人員減免存檔費,困難羣衆的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延伸養老院專業服務,爲老服務一卡通系統試點投入運行,新建1家託老所,提升改造了一個老年日間照料服務中心和2個社區食堂,滿足老年人多樣化的養老需求。加大殘疾人大病救助和臨時救助力度,爲符合條件的殘疾人配發輔助器具1000件,完成1288名殘疾人的免費體檢,通過“全國殘疾人文化體育建設示範區”評估檢查。
——加快發展社會事業,公共服務均等化進程不斷推進。和平區堅持優先發展教育,對昆明路小學成都道校區和岳陽道小學常德道校區進行了改擴建,使區域教育佈局更加合理、資源配置更加均衡。區中醫醫院和區婦產科醫院改擴建項目全面啓動,新建勸業場街健康家園,規範家庭責任醫生服務標準,惠及居民2萬人。加強食品藥品監管,完成放心餐館工程笑臉審覈與評定工作,評選放心餐館1118戶,完成2014年度藥品零售企業量化分級管理等級評定工作。深入開展文化惠民工程,建成區少兒圖書館新館並開館,建成3個城市書吧,全年各類羣衆性公益文化活動達1000場。五大道文化旅遊區被評爲國家4A級旅遊景區。廣泛開展羽毛球、游泳、乒乓球等全民健身運動,羣衆文體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加強和諧社區建設,15分鐘便民服務圈不斷完善。通過開展清潔社區行動,完成11個社區綜合服務設施提升改造,達標率提高到82.5%。啓動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臺建設,推進“十大工程”和“十大服務體系”建設,18個社區被評爲天津市“美麗社區”。樂昌裏、競業裏兩個小區的綠地停車場建成並投入使用。提升改造2個菜市場、10家便利菜店和10家早點店,居民生活更加方便。建成4個半邊天家政服務聯絡點。完成新興街、小白樓街和南市街司法所提升改造,全區63個社區建成司法工作室,實現了律師、法律工作者進社區、進校園,司法行政工作更加貼近羣衆。志願服務記錄制度試點經驗向全國推廣。再次榮獲“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範城區”稱號,被確認爲全市唯一的“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