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今年春節,薊縣第十二屆獨樂寺廟會更加註重傳承民族文化,第一次把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列爲廟會的重頭戲,給廣大市民奉上了一場原汁原味、異彩紛呈的傳統文化大餐。
在廟會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集中展示區,七十八歲的皮影雕刻手藝人張奎正在伏案雕刻皮影,展臺上懸掛的一件件雕工精細、玲瓏剔透的皮影作品吸引了許多市民的目光。展臺前駐足許久的耿女士就對皮影這項民間藝術感到非常新奇。“我這麼大歲數也是第一次看,原來只聽,他唱的這個聽過,但沒看見過,十八九歲的孩子根本都不知道有這個東西,反正我兒子肯定不知道,我剛纔照了幾張也是想晚上給他看看。”
同樣,在有着一百四十多年曆史的興泰德燒鍋的展臺前也吸引了許多品酒愛好者圍觀,工作人員通過圖冊和實物講解着興泰德燒鍋的歷史和釀造工藝,圍觀聽衆聽得津津有味。天津漁陽酒業市場部部長李俊傑說:“因爲白酒的釀造這塊,很多的消費者不是特別瞭解,我們也希望通過這個活動向大家進一步的介紹一下,從而讓他們對漁陽酒的釀造過程,以及這個酒的品質有進一步的瞭解,希望這種平臺更多一點,尤其是這種非物質文化的東西都需要一個集中的展示。”
與往年不同,今年,主辦方特別設置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集中展示區。以興泰德燒鍋、邦均子火燒、皮影雕刻、商家少林棍等爲代表的十個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紛紛亮相,爲獨樂寺廟會增加了文化內涵,提升了廟會品位。薊縣文物保管所副所長王瑞宏說:“今年的第十二屆獨樂寺廟會從活動的組織方面就側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展示,這次廟會展示的非遺項目主要都是我們薊縣的在全國以至全市,還有縣一級的這三個層面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更加突出廟會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內涵。”
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集中展示不僅成爲了獨樂寺廟會的重頭戲,讓市民在互動參與中感受了濃濃的年味,同時也引起許多市民對保護、傳承好非遺項目的共鳴。市民劉錚說:“感覺非常好,非常熱鬧,很有一種新年喜慶的感覺,特別是這個武術,文化特別精深,這種文化值得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