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市場監管體制改革開局良好
2014年呈現十大亮點
天津北方網訊:2014年是市市場監管委組建的元年,全市市場和質量監管系統立足於監管全覆蓋、服務全職能、維權全過程、資源全利用,推行“八個一”工作模式, “1+1+1>3”的改革效果正在呈現。市場監管體制改革激發了市場活力,提高了監管效率,發揮了更大作用,降低了行政成本,監管工作在十個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績。
一是商事登記制度改革落地生根,市場主體總量大幅增長。二是簡政放權促進發展持續加力,行政審批效能再度提速。三是市場主體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順利開通,事中事後監管全面跟進。四是食品安全監管機制全面加強,舌尖上的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五是藥品安全量化分級管理深入推進,監管規範化程度顯著提升。六是“質量強市”戰略加速實施,質量工作實現歷史性跨越。七是消費維權一體化邁出新步伐,維權整體效能更加凸顯。八是法治建設和重點領域監管執法紮實深入,市場秩序平穩可控。九是攻堅克難大局意識充分體現,落實市委市政府交辦任務優質高效。十是從嚴治黨精神全面落實,黨的建設、幹部隊伍建設和基礎建設有序推進。市市場監管系統將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和市場監管新常態的要求,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全系統要緊緊圍繞“活力、秩序、安全”三大目標,大力推進體制機制和制度創新,努力實現有效市場和有爲監管的統一。
日前,本市召開2015年全市市場和質量監管工作會議,回顧總結和安排部署年度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工作。今年,本市市場和質量監管工作將以改革創新爲引領,以“活力、秩序、安全”爲目標,深入推進職能融合和職能轉變,着力構建職能服務、事中事後監管、消費維權、法治建設、科技支撐和綜合保障六大體系,全面打造市場監管制度創新高地,在服務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中展示新形象、創造新業績。
1構建職能服務體系
深度融入全市經濟建設主戰場
着力深化“三項改革”,進一步激發市場創新活力。一是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動註冊資本認繳登記、市場主體年度報告等各項商事制度改革措施的落實,實施“一個窗口辦審批”。二是推進市場準入模式改革。積極探索市場準入負面清單管理模式,推動形成各類市場主體平等進入市場的機制,國家法律和行政法規仍保留爲照前審批的事項,除銀行、保險、證券等10餘項外,全部實行籌建登記。探索推進食品、藥品、化妝品、保健食品、醫療器械審批“五證合一”。三是創新助推企業發展政策,支持天津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一區二十一園”建設。
全面實施“五大戰略”,助推天津經濟提質增效升級。一是實施質量強市戰略。開展質量提升專項行動,抓好兒童用品、電線電纜等10類重點產品,旅遊、物流等重點服務業,以及電子商務產品的質量提升。二是實施標準化戰略。實施“千項標準行動計劃”,抓好本市優勢產業、重點領域標準的制定、提升,完善全市標準體系。三是實施商標品牌戰略。加大培育、扶持、獎勵和保護力度,打造“天津品牌”金名片。四是實施廣告戰略。推動實施《天津市廣告產業發展規劃》,推動全市廣告業轉型升級。五是實施大數據戰略。開展市場主體發展形勢和市場監管形勢分析,定期發佈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白皮書。
繼續推進“三大工程”,着力提升本市食品藥品產業整體素質。一是擴大“放心食品工程”領域。繼續落實食品安全“5210”工程,深入推進10項放心食品工程,啓動校園“放心食堂”、“放心調料示範廠”建設,開展食品安全示範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縣、保健食品經營示範店創建活動。二是深化“放心藥品工程”。繼續開展放心藥店、放心藥廠、放心藥房、放心醫療器械建設工作,擴大放心藥品工程覆蓋率、有效率。三是實施產業素質提升工程。推進藥品醫療器械審批制度改革,支持生物醫藥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建設,支持全市重大專項創新藥物研發,支持高端醫藥產業落戶天津。
2構建事中事後監管體系
當好維護市場秩序的主力軍
推進監管制度八大創新。一是推進信用信息公示使用全覆蓋。完善市場主體信用信息公示系統,豐富信息抽取、信息聯動、鎖定限制、大數據分析以及信息歸集督查等功能。二是建立信用風險分類監管體系。將市場主體信用等級分爲“良好”、“警示”、“失信”、“嚴重失信”四個類別,向社會公示並實行分類監管。三是實施隨機抽查聯合檢查制度。建立“兩個隨機、一表共享”抽查監管機制。四是建立跨部門信用激勵和懲戒機制,建立從市場主體准入到退出的全過程信用約束機制。五是實施質量安全全程可追溯監管。建成全市食品藥品監管信息平臺,實現對各類食品、藥品、化妝品等質量的全程追溯。六是全面加強風險監測防控與應急處置。強化風險意識和底線思維,引進危害性分析和關鍵控制點管理體系。七是積極推廣非現場和第三方監管。運用移動執法、網絡監測、視頻監控等現代化手段實施監管。八是大力推進社會協同共治。推動企業落實主體責任,完善企業承諾、信息公示制度、質量安全首負責任制度、質量受權人制度,實施消費環節經營者首問和賠償先付制度。
突出執法辦案五大重點。依法懲處各類違法違規行爲,加大危害市場秩序安全和羣衆切身利益的重點領域執法力度。一是組織開展食品安全專項治理行動。重點打擊經銷過期變質、假冒僞劣、“五無”食品、不合格食用農產品等違法行爲。二是依法嚴厲懲處藥品安全違法行爲。組織全市性藥品、醫療器械、化妝品、保健食品專項整治行動。三是着力打好電梯安全監管大會戰。全面開展電梯安全風險排查,對“問題電梯”逐一評估建檔。四是依法打擊嚴重擾亂市場秩序的違法行爲。加強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執法,重點查處公用企業及其他壟斷性排除、限制競爭行爲,集中整治商業賄賂、侵犯商業祕密及其他不正當競爭行爲。五是嚴厲打擊產品質量違法行爲。開展“雙打”行動和集中整治,查處、曝光重點領域質量安全違法行爲。
3構建法治建設體系
築牢市場監管執法的生命線
切實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加強市場監管、維護市場秩序的能力,大力推進科學立法、科學決策、嚴格執法、模範守法。
加快完善與改革相適應的市場監管法律制度。積極推進市場監管領域科學立法,建立一套覆蓋生產、流通、消費全領域,科學、完善、統一、管用的制度體系。加快重點法規規章制度修訂,推動《天津市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規定》、《天津市市場主體信用信息公示管理辦法》、《天津市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現場製售、流動攤販監督管理辦法》地方立法,推進《天津市消費者權益保護條例》修訂並早日出臺。
大力提升依法科學民主決策水平。制定重大決策程序規定,把公衆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列入重大決策的法定程序,並建立重大決策跟蹤反饋和評估制度。推行法律顧問制度,制定系統公職律師管理辦法,發揮系統內法律專家和公職律師兩支隊伍的專業服務作用。
積極推進行政執法標準化精細化。制定和落實“三個清單”。堅持“法無授權不可爲”,明晰監管事權邊界,權力清單之外的權力,一律不得實施;堅持“法定職責必須爲”,研究制定責任清單,科學劃分市、區縣和街鎮三級監管事權。堅持“法無禁止即可爲”,探索負面清單模式的市場準入制度。
不斷創新行政執法監督制度。建立行政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將每名執法人員的行爲、每個執法案件的處理都納入監管範圍。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對各級監管執法部門及工作人員從嚴監督、依法問責。
全面提高法治意識和法治素養。完善領導幹部學法用法制度,落實領導幹部和公務員任前法律考試製度。加強法制工作考覈和法律法規培訓,認真落實執法人員學法40學時制度。組建普法講師團和志願者隊伍,面向全系統和全社會開展法律法規宣傳教育。
4構建消費維權體系
做好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守護神
堅持促進消費與保護權益並重,通過加強市場監管優化消費環境,解決城鄉居民敢消費、願消費的問題。
建設功能完善、標準統一的投訴舉報平臺。按照“一條熱線助維權”的原則和“訴求回饋、輿情監控、風險研判、消費警示、決策參考”五位一體建設目標,統一投訴舉報受理處理標準流程。建立舉報電話接通率、消費者滿意率等量化指標考覈體系;完善互聯網、短消息、移動互聯通訊受理功能;加強投訴舉報數據庫和數據分析中心建設,定期發佈數據分析報告,及時發佈消費提示和警示。
健全縱橫聯動、合力共治的消費維權網絡。一是抓好縱向整合。實現市場監管三級機構互聯互通、維權聯動,推動消費維權服務站進駐街鄉鎮便民服務中心。二是加強橫向聯合。建立消費維權聯席會議制度,推動企業與消費者和解消費爭議,深化小額消費糾紛快速解決暨無障礙退換貨工作。三是推進社會共治。發揮消費者協會作用,搭建消費維權社會平臺,建立消費維權義工隊伍。
完善重點突出、迴應及時的專項治理機制。針對社會公衆消費熱點和侵權行爲多發領域,集中開展專項整治。建立完善消費維權、重點商品黑名單,實施消費維權行政約談制度,制定消協代理公益訴訟辦法。針對消費熱點重點領域,組織開展消費體察,發佈消協點評,多渠道多方式促成問題解決。
制定擴大消費、促進升級的政策措施。制定促進本市消費結構升級推動經濟發展的意見,圍繞推進信息消費、綠色消費、休閒消費、家政消費等6大消費領域,出臺支持鼓勵政策。組建消協律師團,啓動消費維權公益大講堂,編制消費維權白皮書,加強消費綠色通道建設。
5構建科技支撐體系
搶佔支撐市場監管事業發展制高點
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支撐、高水平管理”的原則,認真做好發展規劃編制、技術資源整合、信息化統籌工作,以實現市場監管事業長遠、有序、健康發展。
科學編制一個高質量的改革發展規劃。圍繞“一個部門管市場”決策目標和全市經濟發展戰略,編制好列入市政府重點專項規劃的全市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十三五”規劃,市場和質量監管系統“十三五”規劃。同時,制定好產品質量安全、標準化、商標、廣告、信息化等專項發展規劃。
加快建設三級高水平的檢驗檢測平臺。構建集產品質量檢驗、檢測技術研發、標準制修訂、技術服務於一體的公益性檢驗檢測公共技術服務平臺。一是積極推進全市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整合。按照公益類和經營類兩類機構推進全市檢驗檢測認證機構跨層級、跨區域、跨領域整合。二是率先實施市場監管系統檢驗檢測資源整合。按照“一個體系搞檢測”的目標,啓動市食品安全檢驗檢測中心、藥品安全檢驗檢測中心建設,推進各區縣食品藥品檢驗檢測中心建設,同步落實街鎮“一所一快檢” ,形成三級檢驗檢測體系建設。三是高水平建設國家級檢驗檢測中心,推動國家運動健身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國家節能環保計量儀器儀表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建設。四是加強質量基礎建設。強化計量、標準、認證認可的基礎作用,促進質量升級,服務企業發展。
統籌推進一套高效能的信息化支撐體系。加強全系統信息化工作的總體規劃設計,編制好信息化發展規劃,統一建設模式,統一標準體系。推進國家法人基礎信息數據庫立項,完善組織機構代碼、市場主體經濟戶籍、“四品一械”等一批基礎數據庫的建設,啓動食品安全全程可追溯監管系統、藥品註冊品種信息管理系統、產品質量監管信息系統、網絡交易監管系統、單兵執法系統等重點項目的開發應用。
6構建綜合保障體系
打造市場監管戰線鋼鐵隊伍
強化大局意識與融合意識,在深化改革大局中主動進位、加速融合;強化創新意識與實幹意識,在求真務實精神引領下開拓創新、勇於擔當,應對新挑戰,完成新使命。
全面加強黨的建設和領導班子建設。一要堅持思想建黨。在處以上領導幹部中開展“三嚴三實”主題教育。二要加強領導班子建設和幹部隊伍管理。嚴格機構編制管理,科學調配人員編制,選優配強各區縣局和基層監管所領導班子。建立處級以下公務員職務和職級並行制度。三要抓實基層黨建工作。加強對各級黨委抓黨建的考覈問責,建立“聯述聯評聯考”長效機制。
全面完成市場監管三級機構改革。加快改革工作推進力度,完成區縣市場和質量監管局領導班子組建、內設機構設立、人員定編定崗等工作,完成市和區縣兩級執法稽查隊伍、各街鎮市場和質量監管所組建工作。制定統一的基層監管所建設標準、執法裝備配備標準,實現市、區縣和街鎮三級機構監管資源的科學配置。完善食品藥品安全監管責任體系,調整做實各區縣食品藥品安全委員會及其辦公室,細化屬地政府、監管部門、監管人員和協管人員四方責任。
全面實施市場監管能力提升工程。加強幹部培訓和人才發展工作,一方面立足現有幹部隊伍主體,保障基層最基本的監管能力;一方面積極爭取編制支持,積極引進高素質、專業化的人才,完善幹部隊伍知識結構。加強智庫系統建設,開展科技交流合作,爲深入推進改革提供理論和智力支持。
全面深化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明確從嚴治黨職責,健全制度規範,嚴明黨的政治紀律、政治規矩、組織紀律、財經紀律,鞏固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落實各項整改措施,提升窗口建設標準和服務規範,嚴守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持續深化“四風”專項整治,進一步提升黨風政風建設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