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獲得全國文明城區榮譽稱號的河西區在創建過程中,採取了哪些措施?給羣衆帶來了哪些實惠?記者日前來到河西區採訪發現,從政務效能到城區環境,從民計民生到文明創建,創建全國文明城區讓老百姓的各項幸福指數越來越高。
“有了社區食堂,我們老兩口不用爲吃飯發愁了!”因爲子女不在身邊,東海街九江裏年屆八旬的姚奶奶和老伴兒每天吃飯成了難題,社區食堂建成後,老兩口不出家門就可以享受配送餐服務。河西區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區過程中,以“惠民工程”爲切入點,實實在在地爲羣衆辦實事好事,很多老人都感受到了這種便利。截至目前,該區先後投入資金約2000萬元,建成62個標準老年日間照料服務中心;全區建成社區食堂9家,全區老年人助餐服務社區覆蓋率達到100%。
河西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2014年,該區累計完成115個小區舊樓區居住功能綜合提升改造,惠及居民8萬餘戶;完成102個居住小區、385萬平方米既有建築節能改造,綠化美化行動還新建提升改造2個公園和13條重點道路。通過創建全國文明城區,人們發現不但環境美了,老百姓的精氣神兒也越來越足了。
打造和諧互助的人文環境,是河西區創建全國文明城區的又一重要抓手。鄰居節、互助節等品牌活動,讓羣衆從“搭把手、捎帶腳”中嚐到志願服務的甜頭,從而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於心、外化於行;12.1萬名志願者、12個市級志願服務基地、25個區級志願服務基地、159個社區學雷鋒志願服務站、“志願服務進社區”品牌項目,讓志願服務有了堅強依託。志願者招募註冊、培訓、經費保障等一系列制度,則保證了常態化的志願服務和居民天天見面。
河西區有關負責人表示,該區將以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區爲起點,繼續按照“爲民創建、創建惠民”的思路,不斷創新、持續加力,着力實施文明創建“十大工程”,促進全區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和諧發展,使居民生活幸福指數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