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近年來,隨着城市規模的迅速擴張,農村土地被大量徵用。無瑕街面對新形勢、新任務,除了支付農民徵地補償金,將他們的農業戶口變爲城市居民戶口,幫助辦理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還把他們統一安置到新建的居住區,成立新型的“村改居”社區。“村改居”社區運行以來,建設和管理情況、新市民能否適應新生活、居民有哪些需求等等成爲轉型過渡中浮現的問題。無瑕街道結合處在“非城非鄉”、“亦城亦鄉”的轉型過渡期的實際情況,創新社區管理理念,整合社會資源、梯次推進,邊實踐邊摸索適合“村改居”社區建設發展的新路子。
一、“村改居”社區運行情況
無瑕街現有8個社區居委會。在2013年村組體制改革中,12個村併入所在區域範圍內的社區,按程序組建春霞裏、秋霞裏、華盛裏三個新型居委會。
1、社區各項工作運轉正常
全街3個“村改居”社區,已按規定程序,成立了社區居委會,配備了領導班子和工作人員,規範了辦事程序,建立健全了制度,基本理順了工作關係,各項工作運轉正常。同時我街加大了對“村改居”社區的經費投入,按要求修建了辦公用房和服務用房,統一設立勞動保障就業服務站、法律援助服務站、計生服務站、文化活動站等,新建社區面積達300平方米以上。
2、社區便民利民服務到位
在社區基礎設施建設上,無瑕街始終堅持高起點規劃,大手筆運作,實現了社區環境建設的多功能、高品位。“村改居”後,無瑕街按照“精品化、人性化、景觀化”要求,對社區服務、文化娛樂、教育衛生、治安保衛等公共場所建設進行了高標準的規劃與定位,在重點地段配置圖書閱覽室、文體活動室、治安保衛室等公共配套場所;建設了社區文化活動中心、體育健身路徑等公共場所和設施;建設了300平方米以上無瑕街社區綜合服務中心,方便居民買水買電;建設社區菜市場,達到全街百姓出家門不到1000米,就能到菜市場買到新鮮的水果蔬菜;社區內,建設健身活動廣場,按照電子監控,成立一支隊伍,進行網格化管理,確保小區居民安全穩定;啓動“無瑕街垃圾轉運站”項目進一步提高無瑕花園小區周邊環境保潔等應急保障能力;加大就業培訓力度,根據失地農民需求,積極與用人單位聯繫,增加培訓工種,擴招培訓人員,舉辦大型招聘會,促成失地農民就業;成立民間組織,各社區成立腰鼓隊、攝影協會、書法協會等,開展了“送戲進社區”、“影院進社區”、“健身進社區”和“社區文化藝術節”等活動,形成了節日有晚會、平時有活動,居民齊參與,人人講文明的大好局面。
3、創新社區管理,打造品牌特色
在城市化進程中,無瑕街提出創新社區管理,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破解管理題難,提出打造數字社區、責任社區、品牌社區。
數字社區一項最基礎的工作是社區信息平臺的搭建,通過手機短信平臺,向居民發送有關停水停電、溫馨祝福短信、政策宣傳等與居民息息相關的信息。建設技防網網格化管理平臺,利用監控系統對社區進行網格化管理,明確責任人,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在社區安裝LED顯示屏,展示社區黨建和社區建設的工作動態,便於羣衆瞭解黨和政府的有關信息。
此外,作爲數字社區的一種補充,各社區全部免費發放便民服務連心卡,連心卡背面印有自來水、電力、燃氣、供熱、有線電視等多個部門的報修電話,以及公安、消防、衛生、物業公共設施維修、日間照料電話,以戶爲單位,方便居民解決生活之憂。
在數字社區的基礎上,無瑕街又開始打造責任社區,各社區成立了學雷鋒志願者服務站和文明督導隊,將愛心幫扶、便民服務、環境清理、心理疏導等10餘項日常工作下沉,建立起社區內部更加細緻的毛細血管。
此外,無瑕街還打造品牌社區,成立傳統花會、書畫攝影、民族戲曲、健身腰鼓、體育競技等文體隊伍,實現“一居一品”,並逐步向“一居多品”發展。既豐富了居民的業餘文化生活,同時也提升了居民羣衆的文化素質。
二、加強“村改居”社區建設的對策建議
一是明確社區管理主體,完善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
改制後的社區居委會的地域要進行合理的界定,將轄區內的居民全部納入社區管理。妥善處理村集體經濟實施股份制,徹底理順村民與村集體經濟的關係。“村改居”後,居委會存在着黨(社區黨組織)、政(居委會)、經濟(股份有限公司)三套班子,要分別按照法律法律和章程選舉產生,並承擔相應的工作職能,要注重選好配強社區兩委班子。對社區事務要進行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
二是提升“村改居”社區工作者素質,完善服務體系
社區應儘快建立社區黨組織、社區居民代表大會、社區議事委員會等自治組織,形成社區自治管理網絡,尤其要加強社區居委會的建設。“村改居”社區居委會有一部分是由原來的村委會工作人員擔任,要加強對這部分人員的引導和培訓,轉變其原有的思想觀念和工作方式。加強對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的培訓,結合實際需要,不斷加強對社區工作人員管理知識、法律知識、民主意識等方面的培訓。此外還可以公開、公正地向社會招聘社區工作人員,經民主選舉後到社區任職,提高工作水平。要整合和利用“村改居”社區現有資源,建立多渠道的社區服務投入機制,重點發展面向廣大居民的各項便民、利民、護民、愛民服務,面向困難羣體的社會救助和福利服務,面向失地農民的再就業服務和社會保障服務,面向社區單位的社會化服務。
三是推進“村改居”社區居委會職能的轉變,爲社區提供公共服務
社區居委會要把一般的社會管理職能和經濟管理職能區分開來,應逐步減少經濟功能,增加管理、服務、教育等其他公共服務。首先,社區居委會要向社區提供完善的就業管理服務,進一步完善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其次,社區居委會作爲公益型服務的提供者,應做好整體的規劃,爲社區居民服務。第三,在社區開展互助性服務。社區居委會可以設立樓棟長、服務隊對社區進行管理,培訓志願團體,提供公益性服務。
三、加強“村改居”社區居委多管齊下,共建和諧穩定新社區
建設和諧穩定新社區需要多管齊下,在社區公共服務、環境設施、就業服務等方面狠下功夫。首先加大對社區環境的整治力度。進一步加大財政對社區基礎設施的投入,逐步完善社區道路硬底化、排水管網建設、飲水工程改造、垃圾池建設、巷道路燈建設、健康體育設施建設等硬件設施。其次要加強對違章建築的管理,要維護社區良好治安。新社區建成後,各種小商小販到處可見,街道和居委會應充分利用環衛、“一支隊伍”等部門的職能作用,該拆拆,該沒收沒收。同時做好政策宣傳。加強科技手段治理穩定,利用網格化的管理模式加強對社區穩定的監督,保障居民人身財產安全。再次,多渠道解決就業問題,扶持居民創業。相關職能部門要積極做好就業宣傳教育工作,完善勞動就業服務管理體系和培訓體系,通過宣傳欄、技能培訓等方式培養居民的從業技能。
四、加強“村改居”社區文化建設,豐富居民文體生活
“村改居”社區文化建設不僅是增強社區活力、提高社區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的重要內容,而且是我國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農民的全面發展和農村整體精神風貌的改善具有深遠影響。因此,“村改居”社區文化建設成果應作爲社區建設的重要研究課題。首先搭建社區文化平臺。一方面在“村改居”過程中,因地制宜,積極建設社區文化廣場、文化活動中心、圖書室、棋牌室、老年活動中心等,另一方面要積極組建社區秧歌隊、腰鼓隊、太極隊等文化隊伍,開展社區文化藝術節等豐富多彩的文化娛樂活動,豐富社區居民生活。其次加大“村改居”社區文化建設資金投入。“村改居”後,無瑕街每年從政府撥款直接用於文化隊伍的建設,爲文化隊伍更換陳舊樂器、添置新裝,鼓勵文化隊伍長期發展。再次,尊重居民主體地位。在社區文化建設中,要多傾聽居民的心聲,尊重居民的主體地位,激發其參與建設的積極性。通過創辦閱覽室、宣傳長廊、社區活動中心等載體,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同時積極推動機制創新,鼓勵扶持居民自辦文化,尊重傳統文化,並引導企業、團體等社會力量和民間資金參與和支持社區文化建設。通過居民在社區文化建設中的自我參與、自我管理、自我發展,激活居民的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