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昨日是農曆正月十六,葛沽鎮的寶輦花會如期舉行。隨着葛沽鎮城鎮化步伐的加快,今年葛沽鎮寶輦會不再擠在過去破舊的南大街上表演,而是集中在剛剛建設起來的葛沽金街,但是從明朝萬曆年間傳下來的傳統文化卻沒有丟失味道。
昨日,葛沽寶輦花會在葛沽金街舉行,高蹺、秧歌、跑輦等花會活動吸引了來自各地的市民。葛沽多姿多彩的“寶輦”及各類花會隊伍燈火輝煌,鼓樂齊鳴,在涌動的人羣擁戴下輪番表演。現場市民踮着腳,仰着頭,生怕漏掉精彩瞬間。
記者瞭解,寶輦花會是葛沽人民在長期漁、鹽勞作和漕運影響下,在獨特的地域文化孕育下,形成的以娛神、娛人爲內容,以民間花會爲載體的傳統民間文化活動。這一大型活動始自明代,代代傳承,年年演繹,從未間斷。葛沽寶輦花會在2007年被天津市納入首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目前,葛沽鎮在傳統的長樂老高蹺和青雲老高蹺的基礎上,現已發展出青旺高蹺、長勝高蹺等21支高蹺隊伍。爲了正月十六給觀衆呈現更加精彩的表演,在春節前,葛沽鎮就開展了多重選拔活動。今年花會活動期間,還特別增添了唱的內容,將花會表演的精華獻給老百姓。
此外,花會表演中的跑輦環節更是亮點頗多。傳說在明朝萬曆年間,跑輦風氣鼎盛,流傳至今。跑輦時,每一架寶輦前前後後需要40人架擡。跑輦活動有嚴格的組織形式,根據口號的變化,還有規範的路線、動作等。
記者在現場看到,無論高蹺表演還是跑輦表演,都有很多十幾歲二十幾歲的年輕人的面孔。從他們嫺熟的動作和紮實的基本功來看,足以見得他們對寶輦花會這項傳統文化的熱愛。“80後”高蹺表演者郭貝參與寶輦花會已經三年了,他告訴記者,不管城鎮怎麼發展,葛沽傳統文化會一直髮揚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