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是責任讓她視繼父如親生,是孝心讓她照顧婆婆和媽媽幾十年如一日毫無怨言,是愛讓她撐起了整個家,她就是葛沽鎮北元村的張富榮。今年54歲的張富榮,33年前與李德寶結爲夫妻。老李家共有五個兒子,張富榮是四兒媳。自從嫁到李家後,因其辦事爽快又熱心,一家老小無論是大事小情,她都一一張羅着。不僅如此,因她是獨生女,30多年來還一直照顧着自己的父母。她總說:“其實自己就是做了應該做的,雖然有苦有累,但爲了家人,做什麼都值得。”
是好兒媳,也是好女兒
張富榮在成爲好兒媳之前,就是個好女兒。在她很小的時候,因家庭變故跟隨母親來到了繼父家。從小繼父視其爲己出,百般疼愛,長大後的張富榮也知恩圖報,一直以來把繼父當親生父親來孝順。父親脾氣不好,有時和媽媽拌嘴,張富榮總是勸說母親要多包容父親。結婚後她和丈夫30年如一日精心地照顧着兩位老人。
2002年,張富榮的父親被診斷出患有結腸癌,醫生說他最多也就有一年的時間。張富榮聽後不甘心,她花費了大半生積蓄四處爲父親尋醫問藥,精心照顧,最終在2005年,老人安祥地閉上了眼睛,臨“走”前老人說:“我視富榮如己出,她對我更是比親生父親還好,我沒有什麼遺憾,只希望她能照顧好母親。”父親去世後,張富榮就把母親接回自己家住,一晃就是十幾年。村裏還遷後,張富榮又把婆婆接到了自己家。如今,87歲的婆婆與72歲的媽媽同處一室,與家人一起享受着新生活帶來的便利與幸福。
張富榮說:“媽媽和婆婆都是我的親人,哪個都不能捨,只有每天看着她們,我心裏就踏實。”在張富榮的精心照顧下,兩位老親家身體很硬朗,總是手牽手,一起到樓下乘涼聊天。老姐倆兒總說,老了老了,沒想到以這種方式成爲了對方的伴兒。其他妯娌平時也總到張富榮家看望照顧兩位老人,逢年過節家裏更是熱鬧非凡,一大家人聚在一起其樂融融。 2006年,張富榮的婆婆患上了肝囊腫,每次帶婆婆去醫院看病,張富榮總是忙前忙後,後來婆婆的身體每況愈下,大夫說沒必要在醫院多花錢了,回家好吃好喝地伺候着,別留下遺憾。大夫的話讓張富榮很是着急,她連忙叫來幾個妯娌,商量着怎樣讓婆婆過好最後的日子。雖如此,大家並沒有放棄對婆婆的照顧。妯娌幾個輪流爲婆婆喂藥餵飯,擦拭身子,張富榮也總是變着花樣地爲婆婆增加營養,想方設法哄婆婆開心。在兒媳們夜以繼日地伺候了2個多月後,婆婆的病情慢慢有了好轉,可以自己吃飯了,後來逐漸能下牀溜達了,到現在,8年過去了,婆婆的身體一天比一天好。老人總說:“是富榮妯娌幾個照顧得好啊,盯着我吃藥,給我不重樣地做好吃的,爲我買衣服鞋子,有這樣的兒媳,我心裏可舒坦了。”
是好兒媳,也是家裏的頂樑柱
嫁到李家的三十幾年裏,張富榮除了對老人孝順外,對兄弟姐妹也都很好,她對一家人的付出,全家人都看在眼裏。街坊鄰居沒有不對她豎起大拇指的,誇她是個頂樑柱,好兒媳。
張富榮的大伯沒有老伴兒,而且天生有視力缺陷,身體也不太好,家裏有什麼事兒都是張富榮給張羅着。大嫂去世的時候,公安部門辦了個烏龍事件,沒把大嫂的戶口註銷了,反倒把大伯的戶口給註銷了。跑手續需要很長時間,大伯的身體有點吃不消。張富榮見狀,立馬把這事兒攬了過來,從家到派出所再到鎮上相關部門,她不知道跑了多少趟,纔將這事兒辦妥了,後來又幫大伯辦殘疾證、身份證,領保險等瑣碎事……
宅基地換房時,三伯沒有老伴兒,婆婆便把自己的平米數給了他,但三伯卻又無力照顧老人,張富榮就和丈夫商量,把婆婆接到了自己家。多年來,張富榮也因爲要照顧老人,沒有找過一份工作,一心一意地在家做着好兒媳。在張富榮的耳濡目染下,她的兒子、女兒也都特別孝敬老人,有好吃的、好穿的都想着給姥姥和奶奶。人常說,一個賢惠的女人給家裏帶來的是福氣,張富榮就是用自己的雙手創建了一個和諧的大家庭,用對家人的愛詮釋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