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譚靖,男,33歲,中共黨員,2007年參加工作,現任濱海供電公司運維檢修檢部主任助理。
工作八年,他始終堅持工作在電網建設的前沿,將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奉獻給智能電網建設。面對天津公司首座智能變電站和暢路站二次設備的驗收調試工作的“首次嘗試”,他主動擔當,成功解決繼電保護和自動化兩大專業難題共32大項,指導處理軟硬件缺陷4項,排查站內重大隱患1起。通過不斷積累,他主動分析總結形成智能站調試驗收第一手權威資料2冊,累計2萬餘字。同時起草發佈《智能站二次設備廠驗指導書》企業標準一套,爲智能變電站調試運行提供了指導藍本。他先後獲得天津市五一勞動獎章、天津市青年崗位能手稱號、天津市電力公司十大傑出青年稱號;國家級期刊發表論文3篇,天津市級期刊發表論文3篇;先後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授權4項。
紮根專業:八年磨練夯實基礎
2007年,譚靖走出校門,來到國網天津濱海公司調度科從事繼電保護專業。從走上工作崗位的那一天起,他就暗暗下定決心,秉承“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紮根一線,鑽研專業技術,完成從一名學生到合格電力員工的轉變。爲了儘快適應工作,他抓緊點滴時間學習。每次去變電站,他都會隨身攜帶筆記本,把當天遇到的問題一一記錄下來,回家再自己查書籍、資料尋找答案。日子久了,他積累的問題越來越多,學到的知識也越來越多,不但能勝任本職工作,還有多篇論文在刊物上發表。
繼電保護專業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要求從業者不但要有深厚的理論知識,更要有嫺熟的現場作業技能。譚靖說他至今都忘不了初次爬上變壓器的緊張感覺。爲了克服恐懼心理,他主動要求變壓器本體保護年校現場作業,反覆觀摩別人的工作過程,並把每一項試驗步驟仔細記錄下來,認真研習,直到能夠運用自如。常年的現場作業,幫他練就了過硬的本領,打下了夯實的繼電保護技術專業基礎。
勇於承擔:技術亮劍專業引領
2010年,天津市第一座智能變電站和暢路110千伏變電站建設,作爲中新生態城智能電網綜合示範工程中最重要的一個子項,意義深刻。
他作爲公司技術骨幹,主動承擔專業重任,作爲驗收小組組長。帶領小組成員“邊學習設計邊思考”、“摸着石頭過河”,堅持1個多月工作在驗收調試現場,成功解決一大批現場缺陷,爲智能電位成功投運奠定堅實基礎。
面對示範工程的苛刻條件以及尚屬“空白”的專業技術,這考驗的不僅是他豐富的的專業理論基礎更是多年的實戰經驗,臨場應變能力及協調能力,光憑現有知識肯定不夠,大家都是摸着石頭過河。譚靖帶領一支16人的專業團隊與設計團隊密切配合,每當遇到與設計有出入的需求與參數,他們與設計人員反覆商討,利用業餘時間查閱200餘冊外文資料學習總結智能電網技術知識,直到確認每一條光纖的具體位置和信息來源,纔會進行下一步工序的調試,以保證一次調試到位。
由於光纖傳輸技術的應用,使得專業人員無從下手,對於傳統繼電保護專業是個挑戰,他主動向公司提出要求來到設備生產廠家進行實際考察學習,做到理論聯繫實際。在他和團隊的共同努力下,專業團隊攻堅克難,突破專業壁壘,實現多專業、跨專業一體化驗收,2011年9月出色的完成了智能變電站的驗收調試工作,成功解決繼電保護和自動化專業32大項,共計268小項700餘現場問題。
“每一個新問題的提出、討論、解決,都是一個再學習、再充實的過程。”譚靖說,他非常享受跟大家一起攻關的經歷,這是他的又一次成長。
善於管理:總結經驗推廣成果
經過多次的專業引領和技術帶頭,譚靖同志逐漸摸索出了自己的一套工作方法,他始終堅持“七分總結、三分現場”的工作理念,現場攻關的同時不能忘記及時總結形成文字資料,用自己的熱心和細心,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將自己的工作經驗、工作技能轉化爲理論成果,這樣可以指導更多的人。
2013年高新園110千伏新一代變電站成功投運,標誌着天津公司的智能技術成功走在國網公司前列。在新一代智能變電站建設過程中“工廠化聯調”再次成爲新考驗,又是一次誰也沒有真正實踐過創新。他作爲管理專責,積極協調工廠化聯調並利用節假日期間3次到聯調現場實地解決問題,爲智能變電站建設的“串行”工作流程到“並行”的轉變提供技術支撐。
對於新一代智能變電站來說,工廠化聯調也是對設備集成實際運行效果的一次考驗。調試結束之後,他將遇到問題和聯調過程中的關鍵技術點進行不斷總結形成技術報告,爲啓動編制高新園變電站的技術標準、運行規程和作業指導書,提供重要技術參考。2012年在和暢路智能電網建設時期,他分析總結形成智能變電站調試驗收第一手權威基礎資料2冊,累計2萬餘字,完成2項科技項目,2011年組織撰寫智能變電站驗收大綱、智能變電站二次設備廠驗指導書等專業技術標準8篇。
八年,是人生的里程碑。八年,譚靖把全部熱忱和智慧奉獻給了他熱愛的電網事業,在天津經濟發展中譜寫了無悔的電力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