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核心觀點
『一帶一路』戰略承載和弘揚的『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精神,不僅造福中華民族,同樣造福沿線國家人民,終極目標是促進人類社會的文明進步構築中國新一輪對外開放的『一體兩翼』
2014年5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亞信峰會上作主旨發言時指出:中國將同各國一道,加快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
推出『一帶一路』戰略,是歷史的回響,更是現實的需要。
推進『一帶一路』戰略,將構築中國新一輪對外開放的『一體兩翼』,在提昇向東開放水平的同時加快向西開放步伐,助推內陸沿邊地區由對外開放的邊緣邁向前沿。
『一帶一路』戰略承載和弘揚的『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精神,不僅造福中華民族,同樣造福沿線國家人民,終極目標是促進人類社會的文明進步。
中共中央擬定的『一帶一路』戰略規劃,分為三步走:第一步是三到五年內,『一帶一路』理念深入人心;第二步是2030年-2035年『一帶一路』戰略全面鋪開;第三步在2050年『一帶一路』戰略基本實現。從中我們可以悟出,這與中華民族兩個百年的夢想高度契合。因此,如何將中國夢與『一帶一路』戰略綜合考量,整體布局,是當下最為關鍵的問題。各國共享機遇,共迎挑戰,共創繁榮
為此建議:
——推進『五通』,促進互通。
『五通』的提出指明了『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方向。『五通』即加強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加強政策溝通,需要各國就經濟發展戰略和對策進行充分交流,協商制定推進區域合作的規劃和措施;加強道路聯通,即共建新時期的『絲綢之路』交通大動脈,為各國經濟發展和人員往來提供便利;加強貿易暢通,需要各方就貿易和投資便利化問題進行探討並作出適當安排,消除貿易壁壘,降低貿易和投資成本,實現互利共贏;加強貨幣流通,應促成各國在經常項下和資本項下實現本幣兌換和結算,降低流通成本,增強抵御金融風險能力,提高本地區經濟國際競爭力;加強民心相通,要讓『一帶一路』的各項工作獲得各國人民的廣泛支持,增進彼此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傳統友誼,為開展區域合作奠定堅實民意基礎和社會基礎。『五通』的具體戰略構想和布局應緊密圍繞『一帶一路』戰略規劃,盡早確定相應的時間表,提出具體目標和安排。
——宣示『五不』,謀求互補。
『五不』的具體內容是:不限國別范圍,不是一個實體,不再另起爐灶,不搞封閉排外機制,不以控制他國經濟命脈、改變他國政治制度為目的。與61年前中國參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一樣,要使其成為中國對聯合國成立70周年的新貢獻。這一理念應由幾個乃至幾十個國家通過一個國際會議或論壇共同提出更為恰當。尤以在聯合國成立70周年相關紀念活動中正式闡發最為恰當。
——奉行『三共』,去異求同。
『三共』即各國共享機遇,共迎挑戰,共創繁榮。『一帶一路』的戰略實施需要一以貫之地奉行『三共』,讓沿線國家從中國發展中分享紅利,實現包容發展,並形成多方共贏的利益共同體。『一帶一路』戰略要以推進沿線國家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繁榮為目的,而非強勢輸出低端產能,相關規劃需要采取更加開放的策略,歡迎所有願意參與到其中的國家,吸引各方戰略投資,吸收和借鑒各國的先進技術和經驗,以實現真正的共贏。文化交流與合作是建設『一帶一路』的題中應有之義
為切實推進『一帶一路』戰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出以下幾點具體建議:
其一,搭一個講臺。
在2002年12月3日贏得世博會舉辦權之後,從2003年到2010年,上海市政府與國際展覽局在上海、巴黎、愛知、薩拉戈薩、北京等地舉辦了八屆上海世博會國際論壇。時任上海市委書記習近平同志參加了2007年上海世博會國際論壇,對凝聚各方共識起了重大的推進作用。這一共識就是世博會不僅是中國的更是世界的,而『一帶一路』同樣應當每年舉行重量級的國際論壇,可以分別在沿線國家輪流舉辦,共同參與,並將『五通』、『五不』、『三共』等理念融匯在每屆論壇的具體內容中,以此來贏取更多的共識。
其二,建一個智庫。
為推進『一帶一路』戰略的有效實施,應當建立不局限於沿線國家,而是真正意義上的全球性智庫。智庫總部可以設在北京,以非政府形式,但形散而神凝,吸引全球智庫機構和專家參與進來。通過定期舉行學術交流、主題論壇等方式為『一帶一路』戰略集聚世界智慧;通過推進智庫與政府部門、智庫與企業合作的機制化建設,共建『一帶一路』智庫國際合作網絡;通過搭建開放、多元的平臺,共同參與、共同建設,為各國參與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出謀劃策、提供戰略建議。
其三,強化戰略研究。
高校、科研院所、民間研究機構等應針對『一帶一路』的每一個國家,每一個區域,基於經濟和地域的比較優勢,開展戰略研究。讓世界明白這一戰略是以發展為主線是惠及人類自身的發展戰略。
其四,培養小語種人纔。
『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需要大量具有豐富知識和能力的小語種人纔,而當前我國此類人纔依然極為缺乏。早在1964年周恩來總理就提出了『儲備小語種外語人纔』的號召,從全國各地選拔來的700名高中生,奔赴世界各地,學習外語,為今後我國對外交往培養了一批急需的小語種人纔。圍繞『一帶一路』戰略,我國的重點高校、語言學院應當及時開設沿線國家語言的專業,盡早培養更多的可以持續服務於『一帶一路』戰略的專門人纔。
其五,著力文化溝通。在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184天裡,參會的190個國家56個國際組織,不論大小不論信仰,一共組織了近3萬場文化娛樂活動,成為連接世界的紐帶,成為世博成功的靈魂所在。引用土耳其偉大詩人和哲學家魯米的一句話:吾非屬東,亦非屬西,吾之胸懷,容納四海。文化差異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最大差異,文化融合是最要緊的融合,文化交流與合作是建設『一帶一路』的題中應有之義。因此,『一帶一路』戰略的文化溝通和相關探討極為關鍵。在今後『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過程中,要積極發揮文化的橋梁作用和引領作用,加強各國、各領域、各階層、各宗教信仰的交流交往,努力實現沿線各國的全方位交流與合作。
其六,助力復興之夢。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2050年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實現『中國夢』的奮斗目標。『一帶一路』戰略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最好載體。一方面,要將『一帶一路』戰略作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組成部分;另一方面,各省、市、自治區的自身發展戰略工作不僅要考慮自身,還要將『一帶一路』發展戰略融入自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