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昨天是2015年第一期憑證式國債發行日,很久未見的市民排隊搶購國債景象又在津城多銀行網點上演,各網點基本都在幾分鐘內售罄,有意思的是,搶國債的幾乎清一色是老人。
直擊:盛況堪比取工資
昨天早上8點,距離營業時間還有1小時,在建設銀行河西支行曲江路分理處,大爺大媽們已經開始排隊,爲買國債搶額度,只見他們有的拄着柺杖,有的帶着小板凳,大家自覺排隊,形成一條長龍。附近商戶不禁感慨,“如此盛況,堪比20號左右取工資的日子!”
記者瞭解到,他們中年紀最小的67歲,年紀最大的吉大爺已經84歲,他排在了第3位,“今天讓我兒子請假開車給我送來的,不爲別的,來晚了就買不上了!”早上9點銀行開門,排隊的約四五十人魚貫而入,按順序在取號機上拿號。9點20分左右,大堂經理宣佈:“額度已經售罄,拿了號買國債的就別再繼續排了!”
差異:年輕人不懂老人的癡迷
其間,有零零星星的年輕人腳步匆匆地前來辦自助業務,驚訝和困惑寫在臉上,他們奇怪一大早老人們幹嘛擠到自助廳裏排大隊。行色匆匆的他們,與白髮蒼蒼的他們,儼然來自兩個世界。現在的年輕人,誰還有耐心去買長達3年甚至5年、收益率並無明顯優勢的國債呢!誰手機上沒掛上一兩款“寶寶”理財產品呢——每天都能看收益,不滿意就換一款。更別提多如牛毛的銀行理財產品、基金、股票、P2P……這是一個全新的時代,在互聯網金融的衝擊下,隨着利率市場化的推進,現在市面上可選擇的理財品種很多,他們理解不了爺爺奶奶們對國債的這份癡迷。
老人們身上打着深深的計劃經濟時代的烙印,認爲手裏的錢安全才是第一重要的,收益比定存高也就知足了。他們怕“國庫券”沒人搶,又怕自己搶不上。他們是國債最忠實的粉絲。
“秒殺”:額度有限售完爲止
“9點開始賣,不到10分鐘就賣完了。”工商銀行東樓支行的大堂經理解釋說,“國債銷售額度分到每個銀行非常有限,以我們網點爲例,3年期限的總共10萬元額度,5年期限的總共20萬元額度,三四個窗口同時‘開閘’,也就前5位的客戶才能買到,排在後面的也就是來‘陪讀’的。”
10分鐘售完不算快,在友誼路上的股份制網點,“秒殺”真正上演。一位金卡客戶提前準備好“錢袋子”,第一個坐在VIP櫃檯前,“還剩多少額度?我全要了!”此時,排在後面的客戶,沒了“羨慕嫉妒”,只剩“恨”。一位大媽不禁感慨,“土豪就是任性!”
本市某國有銀行個人金融部負責人柳先生介紹,“各銀行執行方式不一樣,比如我們行整個天津共享5000多萬元額度,所有網點都按照先來後到的原則按順序購買,售完爲止;當然,也有的銀行是把額度分配到各網點,操作方法雖然不一樣,銷售的火爆程度是一樣的。”
原因:降息再添“一把火”
在銀行網點,60多歲的王大娘告訴記者:“3個月內兩次降息,感覺今年還要降息;市面上的票子多了,手裏的錢就毛了;國債比定存高,而且鎖定收益;我這幾萬塊錢是‘棺材本’,一時半會兒還用不上,買國債目前是最好的選擇!”
王大娘的想法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理財師丁聖傑介紹,按照以往慣例,國債一直很搶手,降息也的確讓客戶購買國債的熱情添了“一把火”。此外,根據財政部公佈的今年儲蓄國債的發行計劃,在5月、9月和11月的10日還計劃發行憑證式國債,也都有3年期和5年期。對此,銀行工作人員提醒,昨天沒有買到的市民,可以等到下次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