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3月11日,天津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舉行新聞發佈會,推介新出版的第四輯《海河之畔司法情》文集。《海河之畔司法情》是一套記錄天津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司法爲民案例的叢書,此前已出版發行過三輯,引發廣泛關注,也獲得廣大讀者的肯定與好評。

天津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副院長、新聞發言人李季紅介紹,爲了讓更多的人更多地瞭解人民法院,瞭解法官們的工作,讓法官和百姓更近,更貼心,將最近一年來二中院法官撰寫的記錄工作中點點滴滴記憶的博文進行認真地整理編輯,推出了第四輯《海河之畔司法情》文集。

據瞭解,本輯文集共收錄了61篇文章,所涉及的內容更廣泛,作者既有從事審判執行工作數十年的老法官,也有才跨入法院大門,朝氣蓬勃、充滿活力的青年法官。既有奮鬥在審判一線辦案人員,也有提供各項服務保障的後方人員;講述的視角,既有筆者的親身經歷和感悟,也有對一起並肩工作的法官的欽佩與讚美,既有兄弟法院同行對二中院法官的細心觀察,也有根據當事人談話或書信內容的記錄整理。
李季紅介紹,文集通過一個個鮮活的案例,以案釋法,宣傳法治理念,通過一個個真實的故事,弘揚社會正義,傳遞司法正能量。《爲了農民兄弟的利益》講述的是20餘戶農民與一家建材公司土地租賃合同糾紛的案件,如果案件處理不當,不但影響社會穩定,還會給當地經濟發展帶來嚴重負面影響,辦案法官在近兩個月的時間裏挨家挨戶到田間地頭實地勘驗測量,和20餘戶農民逐一溝通,傾聽他們的意見,做他們的思想工作;與投資商協商補償標準,還與當地黨委政府溝通,經過艱苦工作,既提高了補償標準,維護了農戶的利益,又留住了投資商,促進了地方經濟的發展。《善意的謊言》講述了一位刑庭法官,爲實現一個死刑犯在行刑前見自己母親和妹妹的一個心願,費盡周折聯繫他的家人,甚至驅車趕往保定尋找死刑犯的妹妹,在死刑犯最終沒有獲得家人諒解的情況下,辦案法官說了一個善意的謊言,讓死刑犯在臨終前帶着懺悔、帶着感恩離開了這個世界,體現了刑事法官的人文精神。《回家的路》、《法官與被告人》、《張法官的兒輩微信好友》講述的是法官們對失足青年的教育和挽救,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重新迴歸社會。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做出重大部署,在這一宏大背景下,人民法院作爲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責任重大,使命光榮;人民法官作爲法律人,肩負着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加艱鉅的責任,更應毫不懈怠,奮勇前行。“努力讓人民羣衆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是他們堅守的目標,人民羣衆滿意是衡量他們工作的最高標準。近年來,天津二中院大力推進司法公開,不斷拓寬與社會溝通渠道,加強網站、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平臺建設,立足構建法院與人民羣衆相聯繫、法意與民意相溝通、司法與公信相結合的和諧共同體。《海河之畔司法情》系列叢書,讓人們可以更加真切地瞭解法院工作,瞭解法官的工作和內心世界。“從羣衆中來,到羣衆中去”,法官也是羣衆中的一分子,是用智慧和勇氣堅守公平正義法律信仰的一個羣體,這個羣體與人民羣衆之間是魚水深情。
今後,天津二中院會更加註重搭建司法公開的平臺,暢通與社會各界溝通交流的渠道,繼續講述工作中的經歷和真情實感,通過法官與百姓之間的故事,讓人與人之間更親更近更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