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科研實驗室裏綻放青春風采
李小燕,女,32歲,中共黨員,天津水泥院有限公司研發骨幹。
在天津水泥工業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的科研實驗樓裏,我們經常看到這樣一個忙碌的身影:她穿戴樸素,文雅幹練,盯着儀器的數據時安安靜靜、沉穩內斂,走起路來又步履匆匆、風風火火,她就是公司研發骨幹李小燕。
李小燕2008年7月從天津大學材料學專業畢業後就開始到公司上班,憑藉超強的學習能力和積極的工作態度,她很快熟悉了原本陌生的水泥熱工工藝,隨即便在科研開發工作中展現了巨大的潛能,現在已經成長爲一名有朝氣、有幹勁、有能力的年輕研發骨幹。
熱愛工作滿腔熱情播撒科研陣地
俗話說:“在事業的道路上,走的最遠的人,往往是對事業愛得最深的人。”李小燕之所以能快速成長成爲公司年輕有爲的研發骨幹,憑藉的就是對科研工作的滿腔熱愛。
2012年初公司確定立項“外行業拓展燒成工藝技術的研究”,該項目爲公司級重點項目,李小燕是主要項目負責人。天津水泥工業設計研究院作爲一個專業性極強的設計院,主營業務是水泥,因此開展水泥行業之外的科研項目可以尋求幫助的專家和可以借鑑的經驗是少之又少的,項目難度是可想而知的。但困難面前,李小燕沒有踟躕不前,而是全力以赴積極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去。她一方面利用自己在非金屬行業的專業知識,分析國外水泥行業的發展趨勢,另一方面密切與市場部門交流,尋求可以拓展進入的行業。
在她及同事們的不懈努力下,“外行業拓展燒成工藝技術的研究”項目於2015年初分出“硅鈣鉀肥”、“錳渣資源化處理技術”、“煅燒霞石生產氧化鋁技術”三個子項,爲公司培植了新的經濟增長點。其中,“硅鈣鉀肥”項目是與水泥行業差距較大的一個科研項目,爲了做好這個項目,李小燕利用自己紮實的無機材料基礎知識,深入研究硅酸鹽系統相圖,分析、推導了硅鈣鉀肥的化學反應原理,並很快掌握了硅鈣鉀肥的配料方案。在此基礎上,她通過細緻嚴謹的理論分析和土壤實驗,解決了硅鈣鉀肥使用後可能造成土壤板結的難題。李小燕參與並帶領項目團隊開展了一次又一次的實驗室實驗,積累了海量的實驗數據,夜晚和週末的休息時間常常被緊張的實驗和研發工作所佔用。從營養元素檢測方法的確定到評價體系的建立,從理論研究到實驗室和半工業試驗研究,從工藝技術方案的確定到農田現場觀摩,從與各方技術專家交流到與合作方的技術澄清等等,每一環節李小燕都儘自己最大努力完成,任勞任怨。
熱情付出終有回報,一些難度較大的問題,如配料方案的理論計算和實踐檢驗、燒成工藝及參數的確定、以及市場上同類產品的指標剖析等逐一被解決。目前,“硅鈣鉀肥”項目已經完成了實驗室實驗;半工業化實驗產品質量優於市場上同類產品質量,正在開展技術優化;根據實驗室及半工業實驗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水不溶性鉀礦制硅鈣鉀肥的技術方案,摸索出了最佳參數,形成了公司的硅鈣鉀肥專有技術;正在開展年產30萬噸的硅鈣鉀肥生產線的工程設計,確保最終銷售的硅鈣鉀肥商品有效鉀≥5%,有效硅≥25%,有效鈣≥25%;公司準備對硅鈣鉀肥項目開展投資額超1億元的投資。
李小燕的對研發工作的熱愛甚至“殃及”她的女兒。爲了紀念公司開展了幾年的高硫煤項目,她曾想把女兒的名字取爲“高留美”,雖然最終沒有成功,但這一舉動還是令人充分感受到她對於自己從事的這份工作的深厚感情。
勇挑重擔多次攻克研發技術難題
李小燕對工作的熱情令人讚不絕口,她勇挑重擔、攻堅克難的勇氣和耐力更讓人欽佩不已。她以解決研發技術難題爲成長鍛鍊的平臺,在一次次和難題的搏鬥和角逐中綻放知識女性特有的風采和光華,展示“鏗鏘玫瑰”的氣概和魅力。
公司級重點科研項目“高硫煤應用技術研發”立項後,李小燕積極挑起了項目負責人的重擔。爲了做好項目,她埋身於枯燥的資料堆裏,奔波於轟鳴的實驗室裏,查閱了大量國內外資料,開展了一系列實驗室實驗,並進行深入的理論分析,從系統設計方案和生產操作技術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措施,有利於高硫煤在水泥廠的正常使用,使得水泥廠煤的使用範圍由全硫含量低於3%拓寬到低於6%。
針對水泥廠SO2排放超標的棘手問題,她反覆研究,不斷摸索,開發出了一套方法可以確定SO2排放超標的原因,幫助多家水泥廠進行了SO2排放超標的診斷工作。針對公司總承包的埃及GOE項目水泥生產線的窯尾電收塵器出現嚴重腐蝕的問題,她加班加點,翻閱了大量的資料,對電收塵極板腐蝕機理進行了深入分析,最終確定了腐蝕原因是原料中較高的硫和氯含量,公司據此確定了整改方案,節省了千萬元的設備費用。
作爲“大型燃煤熱風爐的開發與研究”的項目負責人之一,李小燕先後對國內外正在運行的燃煤熱風爐進行了調研,包括巴西格雷科、皮拉德、萊歇、湖北黃石等公司的熱風爐,並進行了廣泛的資料蒐集和技術分析,攻克了熱風爐結皮結焦情況、火焰與溫度控制、分級進風方式等關鍵技術,在此基礎上開發出了我公司供熱能力爲28×4.1816 GJ/h的大型燃煤熱風爐,首次實現了大型立式燃煤熱風爐的國產化。伴隨着大型立式燃煤熱風爐在沁陽金隅和宣化金隅電石渣綜合利用2500t/d項目生產線的穩定運行,改善了烘乾破碎機的技術經濟指標,既可節約水泥生產所用的天然石灰石資源,又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和廢物堆存造成的污染,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符合發展循環經濟的要求。
篤學不倦砥礪奮進才能自信前行
智者善學,李小燕在繁忙的工作之餘篤學不倦,並注意將學習經驗及時總結轉化,和更多的人分享。在她看來,要想在科研的道路上走的更自信更長遠,必須不斷學習,不停地給自己充電,保持砥礪奮進。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她將女博士的頭銜看作是一個符號,堅持利用各種縫隙時間來進行專業學習,不斷了解國際水泥技術的進展情況,爲自己從事的相關科研工作夯實基礎。
在她的勤奮汗水的澆灌下,榮譽的花朵競相綻放。參加工作的近七年時間裏,她在國內外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17篇(第一作者10篇),申請專利8項(已授權專利2項)。她承擔的“硅鈣鉀肥”項目獲批2014年天津市科技支撐計劃重大專項,市財政撥款100萬元;承擔項目獲天津市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一項,獲中材集團科技進步獎三等獎一項,獲天津市建材協會技術發明類二等獎一項。
一盞明燈可以照亮一大片。李小燕不僅自己篤學不倦,還充分發揮“傳幫帶”的作用,積極影響和帶動身邊的同事加強學習。2014年開始,她熱心組織部門員工開展兩週一次的英語演講與交流活動,不僅督促自己更熟練地應用英語,還幫助身邊的同事們提高了英語聽說水平。至今,這種明燈效應還在影響和感染一批又一批的水泥院員工們。
青春是人生最美好的時光,李小燕選擇了在科研實驗室裏綻放自己的青春風采,度過這段最美好的時光,她無悔於自己的選擇,相信她在未來的科研道路上將更加腳步堅定、光芒閃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