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緊扣法治中國和法治天津建設的步伐,河西區檢察院在新春伊始提出了新舉措,從現在開始,推出擴充外部監督力量、加大公衆監督力度、注重各方權益保障等措施,進一步嚴格公正司法、強化法律監督,增強執法透明度,提升檢察公信力。
據瞭解,區檢察院以控申接待大廳爲平臺,利用舉報宣傳週、檢察開放日等活動,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及羣衆視察參觀,讓社會各界更加了解檢察工作,支持檢察工作。每週四,爲該院的固定檢察長接待日,院領導與羣衆近距離接觸,傾聽居民訴求,增強信訪工作透明度。該院還利用案件管理中心在案件管理和內部監督等方面的優勢,接受案件當事人案件查詢,接待、安排律師閱卷,接受律師電話諮詢。該院還探索開展網上查詢案件受理情況、網上受理及重要案件信息公開、法律文書公開的工作機制,爲滿足公衆的法律訴求開闢更加便捷的渠道。在審理案件過程中,區檢察院對案件實行公開聽證制度,邀請雙方當事人及家屬、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人民監督員及所在單位、社區代表和偵查人員參加,主動聽取與會人員意見,自覺接受監督。該院還特別邀請本市7家新聞媒體記者作爲評議員,對重大、新型、百姓關注熱點、社會有影響案件的審理情況進行評議,提出意見和建議,規範公訴人出庭行爲;對疑難、有爭議的刑事申訴案件,依申訴人申請,邀請人民調解員和申訴人所在單位、社區居委會人員,參與公開審查並提出意見和建議,增強辦理刑事申訴案件透明度,維護申訴人的合法權益。
針對近年來涉衆刑事案件呈現上升的趨勢,區檢察院根據該類案件一般都具有案情重大、證據複雜、發案時間長、前置程序多、被害人情緒激動且多發生在經濟領域等特點,創建了告知、重大接待活動彙報和辦案人定期培訓三項機制,督促和引導涉衆案件辦案人依法規範辦案,提升辦理涉衆刑事案件的規範化程度,取得了一定成效。所謂告知制度,就是辦案人在受理案件三天內對被害人進行權利義務告知工作時,同時製作與案件罪名相關的“罪名解析卡”,將涉案罪名的刑法條文規定和最新司法解釋關於該罪名的相關規定連同訴訟權利一併告知被害人,主動將釋法說理工作前移至案件告知階段。辦案人對案件嚴謹、高效審查,並將案件所處的訴訟階段對被害人進行及時告知,如延長審查起訴期限、退回公安機關補充偵查等情形應當在作出決定三日內告知被害人。重大接待活動彙報制度主要內容爲:辦案人在接待工作結束後三日內,對來訪羣衆在10人以上的接待活動製作“接待工作備案報告”,就接待內容及相關情況向科長和主管檢察長進行專項彙報並進行備案,以便領導及時掌握來訪羣衆的思想動向,有的放矢地指導案件的審查活動。辦案人定期培訓制度規定每月要舉辦一次辦案人接待業務培訓,以辦案人員之間的經驗交流、邀請心理專家和優秀人民調解員進行專題講座等形式,交流和傳授專業知識,結合實際,對辦理的涉衆刑事案件中接待來訪羣衆取得的經驗教訓進行梳理和總結,逐步探索出“弄懂案情、學會傾聽、耐心說理、善用外援、主動跟進、明辨是非”的六步工作法,全面提高辦案人員的接待技巧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