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被寫入今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的新詞彙——創客,如今聲名鵲起。近日,旨在爲廣大創客提供創新思維交流、產品研發推廣以及相應技術培訓的天津創客空間成立,目前已吸引400多位創客加入,組織“頭腦風暴”20餘次,徵集創意產品已超過50個。
創客,來源於英文單詞“Maker”,最初被定義爲將興趣與愛好等創意轉變爲現實的人,到如今演變爲以創新產業爲核心的人羣和平臺。和專職的創業者相比,創客大多爲副業,不圖盈利,只爲好玩。“創客的最大樂趣在於,你可能在公司裏從事一個枯燥的工作,但在業餘時間,你做一件開心和熱愛的事,如果這個事成功了,還能有額外的收入和回報,這對於創客來說就非常滿足了。”天津創客空間聯合創始人馮東健告訴記者,現在很多城市都出現了創客,在天津也有很多這樣有想法、熱愛科技的人,但沒有好的地方和組織把他們聚集起來,我們希望成立天津創客空間後,讓廣大天津創客在這裏找到家的感覺,去分享實現自己的創意快樂。同時,他們也有可能創業,或者將技能作爲一個收入來源。”
昨天,天津創客空間的幾位創客還向記者展示他們帶來的創意產品,其中包括未來視訊信息系統、電子機器人等。“短短几個月,天津創客空間已有相對成熟的產品技術50多個,其中不少產品都具備市場推廣應用潛力。”天津創客空間另一位聯合創始人朱永健告訴記者,爲了更好地營造創客氛圍,完善相應的服務機制,天津創客空間已專門註冊了民間非營利組織。“至此,天創空間不僅僅是爲廣大創客交流提供平臺,更多的是要建立起一套服務機制。比如,我們將定期舉辦創客嘉年華、創客馬拉松等活動,讓創客們有互相展示學習的機會;成立產品推介團隊、搭建天創網絡平臺,利用網站等方式展示推介創新成果;設立教育培訓體系,有針對性地爲廣大創客提供所需要的科技、推廣等培訓服務;後續還將建立相應科研產品盈利分配機制,當一個產品被市場認可並取得回報後,將通過這個機制,讓參與創意設計的創客們都能得到相應的報酬回報,以此鼓勵創客間去分享更多創意;另外,還將與政府部門、相關機構開展合作,儘可能的吸引辦公場地、政策支持等資源。”
朱永健表示,伴隨天津自創區的獲批,未來天津將出臺更多鼓勵創新的政策,而且已有打造“北方創客中心”的提法,相信有了這些利好政策,天津的創客們將迎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