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葉鵬君,男,甘肅省西和縣人,1982年9月生,2005年畢業於蘭州交通大學,大學本科學歷,學士學位。201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2005年入司,現任車輛中心車輛前期室技術主辦,主要負責地鐵車輛檢修設備的維護維修工作。該同志本着積極進取、踏實肯幹的工作作風,始終保持着不怕困難,哪裏艱苦就去哪裏的工作熱情,深入一線,紮根現場,完成了地鐵2、3號線車輛段工藝檢修設備的到貨安裝調試工作,確保了2、3號線的順利開通,爲後期設備的維修維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曾榮獲城投集團先進生產者、先進工作者,地鐵集團優秀青年崗位能手、優秀黨員榮譽稱號
參加工作10年來,在平凡的崗位上,他始終堅持“勇、拼、鑽”三個字,就是“對困難勇於出擊,幹工作拼盡全力,學知識鑽研到底”,就是這三個字的精神,讓他堅持不斷地學習各種檢修設備的專業知識,鑽研新的技術,總結摸索實踐技巧與技能,大膽創新,銳意進取。爲地鐵車輛段工藝檢修設備的前期安裝和後期維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十年來,在領導和同事的大力指導幫助下,他組織並參與制定了地鐵2、3號線車輛公路運輸的方案,並且全程參與了所有列車的裝卸運輸工作。組織地鐵2、3號線車輛段檢修設備共三個批次的招標工作和後續的合同談判及項目執行等工作;其中2號線共簽訂合同及補充協議22個,設備共計628臺/套;3號線共簽訂合同及補充協議13個,設備共計470臺/套。他本着積極探索、紮實肯幹的工作作風,完成了車輛檢修設備的到貨安裝調試工作,保障了新線開通和後期運營維護的需求。他在總結既有工程的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編制了新線段場設備聯調聯試需要具備的各項條件和時間節點,爲以後的線路建設和運營的結合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標準。依據現有3條線的車輛維修的修程和工藝要求,結合地鐵1、2、3號線段場工藝設備的經驗教訓,經過多次討論研究,組織制定了5、6號線段場工藝檢修設備清單,根據設備特點和工程實際需求,制定了初步的設備打包方案供公司領導參考。就是憑藉“勇、拼、鑽”的精神,他在平凡的崗位上不斷成長、不斷進步。
面對困難不畏懼,勇於出擊
大家都知道,地鐵2、3號線車輛的運輸方式由原來1號線的鐵路聯絡線的運輸方式改爲鐵路加汽車公路運輸裝卸的方式。公路運輸相比鐵路聯絡線運輸,省去了聯絡線的建造成本和後期維護成本,且這種運輸方式靈活方便。當領導將這個任務交給他,讓他牽頭聯繫,做前期準備工作,制定詳細可行的運輸方案時,他當時真的是一頭霧水,因爲以前也沒有幹過這種工作,那時正是2010年,對於這個工作剛滿5年的年輕人來說,這是一次全新的挑戰!面對這種挑戰,他沒有氣餒,努力讓自己冷靜下來,仔細思考要是將地鐵車輛用汽車從一個地點運輸到另一個地點,關鍵有三個步驟,一是如何將車輛安全地吊裝到汽車平板上,然後通過什麼樣的路線運到目的地,最後再將車輛平穩地落到軌道上,貫穿整個過程的關鍵是安全。爲解決第一個問題,他積極聯繫大型設備的運輸企業渤海石油、中國遠洋和天津大件運輸集團,給他們說明這次運輸的特殊性,因爲那時2、3號線的新車還未到達天津,只能帶領他們去1號線基地去查看車輛,結合地鐵車輛結構的特殊性來制定裝卸方案。經過現場多次討論,制定了兩種起吊方案,一種是單機平衡樑加吊索起吊的方案,另一種是雙機龍門架起吊的方案,考慮到地鐵車輛結構的特殊性,最終確定爲兩臺汽車吊用龍門架形式的吊具同時起吊方案,爲後面地鐵車輛的安全吊裝提供保障。
接下來就是選擇什麼樣的運輸路線,這個也非常關鍵,路線選擇好了,運輸過程中的安全就有了保障。當初爲了制定可行的運輸路線,他相繼跑了很多地方,有1號線復興門聯絡線、洞庭路口、雙林車輛段、陳塘莊貨場、大畢莊貨場等,對於預計要經過的路線,對路上的障礙物像過街天橋、供熱管道、立交橋的高度、線路的曲線半徑、路寬等都要進行實地測量,那時正好是冬季,天津冬天風大,一天下來,整個人都凍透了,但是他依然堅持,因爲這是他的工作,對於過程中出現的關鍵問題,他都會在第一時間上報領導,請示確認,做到上傳下達,積極溝通。及時地按照公司要求來調整整個的運輸方案,爲後續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經過多條運輸線路的比選,最終確定從大畢莊貨場到李明莊車輛段卸料線的運輸路線。爲了確保裝卸時場地的安全性,他和設計院相關人員進行溝通,按照汽車吊的實際載荷,結合裝卸方案,方便汽車吊支撐,對大畢莊貨場和李明莊車輛段場地進行了改造,尤其是對李明莊卸料線進行了整體道牀的改造,保證這次運輸萬無一失,地鐵車輛的運輸能夠順利進行。爲後續新線路免除國鐵聯絡線的建設提供了非常有價值的第一手資料,爲公司節約了大量的建設國鐵聯絡線和後期對線路的維護費用。他的工作獲得了公司同事領導的肯定,獲得2011年度城投集團和地鐵集團先進工作者稱號,同時也是對自己後續工作更好的鞭策。
紮根現場保質量,拼盡全力
他所負責的設備全部在車輛段基地,那時李明莊車輛段和華苑車輛段就成了他的第二個家。爲了使設備在進場安裝過程中規避更多的問題,在其他人員還都不知道車輛段在哪裏時,他已經深入土建施工現場,從現場土建接口的施工碰頭會到現場的施工交底,再到後期的施工現場指導配合,尤其是對關鍵設備的土建基礎,像鏇牀設備和地坑架車機設備,尤其是地坑架車機,連續12個深基坑,而且都在廠房立柱邊上,施工難度較大,稍有不慎,就會影響立柱基礎的承載。一開始設計院給出的圖紙是採用沉井施工工法,但是當施工單位做到第三個基坑是,發現有幾個問題,一是沉井施工保證不了基坑的尺寸,另外就是施工進度太慢,還有基坑防水難度較大,爲解決這幾個問題,他本着將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的態度,積極和土建施工方和設計院進行溝通,改變施工工法,將工字鋼排垂向打入地基以防護兩側立柱,採用明挖的施工方法,既能保障基坑施工的尺寸精度,又能推進施工工期,進行基坑本體防水和外部防水兩種防水形式相結合的方法,保證土建基礎和設備要求的吻合程度。在前期沒水沒電、整天塵土飛揚的施工工地上,很多時候一天只能在中午吃飯的時候喝點水外,經常是口乾舌燥,沒有水喝,也沒有固定的週末,因爲在現場,同時有很多施工單位在進行施工,既有土建施工單位,又有設備安裝在進行,交叉作業非常多,安裝環境很複雜,安裝過程中隨時會有問題出現,當時爲了保工期,很多作業面都是共用的,但這也造成了相互干擾,經常需要去現場協調處理他們之間的相互關係,週六日也是如此,因爲現場施工沒有周六日。但是他無怨無悔,始終保持他的工作熱情和工作積極性,積極奔走在設備施工現場,對於設備安裝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做到及時掌握,積極協調解決設備安裝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使得設備安裝順利進行。
比如洗車機的安裝是較爲複雜的一項設備。它是到達現場後需要由很多單體進行組裝而成的一個系統,對土建基礎的要求也較爲複雜,涉及到管線管路的預埋、孔洞的預留預設、水池的防水防腐、以及給排水的要求和暖通的蒸汽管路和熱水管路預留等很多接口,而且在同一個施工空間裏,既有高空作業,又有電焊明火作業,且作業人員技術良莠不齊,在這種情況下如何保證施工安全,保障安裝質量就是擺在他面前的一道難題。面對這一工程常見弊病,他採用了一監督、二落實、三跟蹤的現場管理方式。一是監督他們安全措施是否到位,比如臨時用電安全是否符合臨時用電安全規範要求,防火消防措施滅火器的配置和責任人是否明確、施工人員的安全防護用品是否按規定佩戴等;二是對佈線、布管、線纜槽的接地、管路流體的流向標示、焊接的檢查、設備防腐防鏽的檢查等進行嚴格的控制,落實安裝質量,進行過程檢查,確保工程優質;三是要持續跟蹤,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對現場管理要持續,只有這樣,才能在工期緊、安裝工程量大、交叉作業多的複雜環境條件下,保質保量的完成設備安裝任務,確保了運營開通前必須具備的維修設備達到使用要求。現場設備種類太多,他對於檢查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每天都分類做好記錄,按照問題的難易程度,預估完成時間,然後按照預估的完成時間進行復查複驗,做到每一項問題有跟蹤、有落實,做到現場的閉環管理。正是通過這種工作態度和工作方法,他負責的工藝設備通過了2、3號線如期開通前評審專家對段場工藝設備的評審工作,保障2、3號線如期高水平開通,同時也獲得了地鐵集團100名優秀青年崗位能手的光榮稱號。
對於現場設備在運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他總是第一時間去現場解決處理。不落輪鏇牀和公鐵車設備是車輛段所有中單體價格最高的一套設備,總價值有1110萬人民幣。地鐵2、3號線的鏇牀和公鐵車是同一家供貨商提供的產品,在3號線運用過程中,操作人員發現3號線公鐵牽引車在牽引列車後製動距離過大,這種問題涉及到車輛的安全,他聽到後非常着急,第一時間趕到3號線鏇輪庫,在瞭解完實際情況後,帶領現場操作人員進行測試,先是進行單機走行制動測量制動距離,發現單機制動距離和2號線一樣。然後在確保前方線路足夠長的情況下,連掛地鐵車輛進行制動試驗,發現的確是比2號線同工況下的制動距離要多近1米,連續多次測試也是這種結果,這讓他犯難了,爲什麼單機沒有問題,而負載情況下就不同呢?他仔細觀察公鐵牽引車的設計結構,發現牽引車的導向輪是不應該承擔車體的重量的,僅僅起運行過程中的導向作用,而整個牽引車的重量應該是由實心膠輪承載,從而在制動時產生有效的制動摩擦力。是不是導向輪分擔了膠輪的承載力,從而導致壓力降低,制動減小呢?帶着這個疑問,他又對導向輪進行檢查,結果發現導向輪液壓校正功能失穩,使得同軸左右導向輪不能同時到達鋼軌表面,導致導向輪架不是水平狀態,從而使膠輪的正壓力降低,負載牽引時制動力降低,制動距離偏大。找到問題對的根源了,解決起來就事半功倍了,同時也解決了在牽引車配合鏇修時由於制動距離過大而存在的安全隱患。
學習技術苦作舟,鑽研到底
車輛段設備種類較多,有標準類設備如起重機、叉車、空壓機等特種設備,也有大量的非標設備,涉及到有其它接口的專業有土建、供電、給排水、暖通以及風源等專業,他一開始對其中有些設備的接口關係不是很清楚,有些設備他甚至都沒有見到過實物,對這些設備的認識基本上是停留在理論和書面上。尤其是對於特種設備的管理和要求,國家的法律法規是如何規定的,有什麼特殊要求,這些他一開始都是空白的,爲了適應這個崗位,他虛心向身邊的同事請教,比如對於特種設備的一些法律法規,向部門的安全管理人員請教,向安品部相關同事請教,同時他自己去查標準圖集、向設計院人員學習請教、參加技術交流等,邊工作邊學習,瞭解了特種設備的分類、到場後給質檢機構進行書面告知、文件資料一機一檔的管理要求和後續辦理註冊檢驗的程序,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來適應這個工作崗位的要求,把自身工作幹好。
十年,對於歷史長河轉瞬而過,但對於他自己卻意義非凡,十年來,因爲始終秉承“勇、拼、鑽”的精神,他很慶幸自己沒有虛度年華。在工作中出力長力,這是他經常給自己說的一句話,他不怕累,不怕工作量大,通過在工作中的摸索,學習了不少新的知識,也使他對設備安裝計劃的策劃調整和出現問題時的處理能力等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設備安裝過程中積累了很豐富的現場經驗。只有優秀的團隊,沒有完美的個人!作爲一名黨員,要在以後的工作中更加嚴格要求,增強責任心,樹立服務意識,保障車輛的運營服務,爲創建一流的地鐵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