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昨天,市教委召開新聞發佈會,發佈了本市義務教育學校教師、校長交流輪崗原則及交流範圍等內容。本市力爭用3年左右的時間,實現區縣域內教師、校長交流輪崗工作的制度化;用5年左右的時間,實現區縣域內教師、校長交流輪崗的常態化。從今天起連續3天,市教委還將陸續公佈小升初相關政策。
交流對象
-誰要去交流
本市明確,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在編在崗的教師,凡男50週歲、女45週歲以下,且在同一所學校連續任教6年的,原則上應該交流。每學年交流比例不低於符合條件教師總數的10%。其中,骨幹教師交流比例不低於交流教師總數的20%。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的正、副校長,凡男55週歲、女50週歲以下,在同一所學校任職滿兩屆或滿10年的,原則上應該交流。
-誰可以暫不交流
對於已有2所以上學校的工作經歷,且每所學校的工作時間均達到3年及以上的教師,或在農村學校有6年及以上工作經歷的城鎮教師;處於孕期和哺乳期的教師,或患病並經指定醫院診斷不宜交流的教師、校長,經區縣教育行政部門批准,可暫不納入交流範圍。
交流目標
-建立區縣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教師、校長交流輪崗制度,完善學區內部交流制度,逐步探索建立“縣管校聘”機制,推進區縣域內優質教師、校長資源共享。力爭用3年左右的時間,實現區縣域內教師、校長交流輪崗工作的制度化;用5年左右的時間,實現區縣域內教師、校長交流輪崗的常態化。
-各區縣建立區域內優質學校與薄弱學校、城鎮學校與農村學校間對口幫扶關係。符合交流條件的教師按比例交流到建立對口幫扶關係的學校或其他學校任教。中心城區重點推動優質學校向薄弱學校交流;涉農區縣重點推動城鎮學校向鄉村學校交流;鄉鎮範圍重點推動中心學校向村小、分校交流,交流年限不得少於1年。各區縣全面推行校長聘期制,校長每屆聘期不得超過5年。符合條件的正、副校長應交流到其他學校任職。副校長可以按照教師交流制度進行交流。
-各區縣結合義務教育發展規劃,科學劃分學區。要加大學區內部校際合作工作的指導力度,採取定期交流、跨校競聘、學校聯盟、集團化辦學、名校辦分校、對口幫扶、教師“走教”等多種途徑和方式,推進學區教師、校長資源一體化管理。堅持需求導向,積極整合、共享學區內教師、校長優質資源,大力推進骨幹教師交流。以學區爲載體,以聯盟爲平臺,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和專題研究,帶動學區成員校共同發展、教師專業化水平共同提高。
交流熱點問答
教師交流的難點在哪?教師的人事關係怎樣解決,待遇有何不同?
難點在於教師要形成流動的習慣和觀念。流動後,教師的人事關係可以保持不變,新入職的教師由區縣管理,學校聘用。義務教育實行績效工資後,交流後在同區縣域內待遇沒有區別。
(市教委新聞發言人徐廣宇)
交流是單向還是雙向的?縣管校聘如何實施?
各個區都有多種方式,可以從優質校向薄弱校交流,也可以由薄弱校向優質校交流。縣管校聘我們也在逐步地探索,把好教師的入口關,吸引優秀的大學生投入教師行業。
(市教委人事處處長王虹)
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的風格,如果交流後,骨幹教師被抽離,會不會對學校有所影響?
2008年河西區中心小學和東湖小學等學校結成了集團化辦學,我們嘗試了教育資源共享的模式,通過校際間的交流,達到了互相促進發展的效果。(河西區中心小學校長孫希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