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鋼築夢想,青春綻放
李凱,男,1987年11月出生,2011年7月畢業於唐山學院,所學專業爲土木工程,同年進入天津二十冶金結分公司工作。
2011年7月,該同志被分配到山西中陽鋼鐵有限公司一體系升級改造工程專業項目部任技術員,從事技術管理工作;2013年1月,到徐州重卡工程項目部任技術員,從事技術質量管理工作;2013年4月,到陝西龍鋼5#高爐工程項目部任技術負責人,從事技術質量管理兼經營管理工作。
自2011年7月參加工作以來,李凱始終保持着高昂的工作熱情,勤奮努力、踏實認真、敢於擔當、責任心強,先後參與了山西中鋼一體系升級改造1780m?高爐工程、山西中鋼120萬t/a礦渣微粉工程、陝西龍門鋼鐵5#高爐工程。
步入工作崗位的頭一年,他在圓滿完成本職工作的同時,繼續學習材料管理和經營知識,始終以“埋頭苦幹、腳踏實地”來提醒自己,不好高騖遠,告訴自己書本上的知識和實踐總有差距,要用實踐來檢驗理論,用理論來指導實踐。在這一年中,他多學、多看,碰到不懂的及時請教現場施工人員及技術專家。他對工程的理解是:它是一項非常嚴謹的工作,作爲技術人員必須把它作爲自己的一個藝術品去雕刻,精益求精,要有高度的責任感,本着對企業、個人、業主負責的態度去幹,這樣才能雕刻出品質過硬的作品。
在中鋼1780m?高爐風口法蘭焊接時,李凱還是一名剛進場僅5個月的新員工,但他敢於擔當、善於接受新鮮事物,刻苦鑽研風口焊接工藝,謙虛請教前輩,勇於承擔起確定風口法蘭焊接返修方案制定及現場技術指導和監督的重擔。由於時間緊迫、任務緊急,李凱全身心投入,敢於吃苦,晝夜奮戰,經過數十次的修改後,終於制定出業主方各專家認可和肯定的實施方案。在風口焊接過程中,實行兩班倒,李凱主動提出晚班工作,單獨一人帶領40多名工人奮戰15個通宵,保質保量完成了上級安排的各項任務。在項目經理的統籌安排和同事的協助下,經過不懈努力,李凱和團隊共同完成了風口法蘭焊接任務,使金結專業項目部在中鋼業主方贏得了口碑。
在參加工作半年的新員工綜合考覈排名中,李凱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績,也獲得了公司唯一一個提前轉正的名額。同年年底,他被公司授予“先進工作者”稱號,這對他來說是莫大的鼓舞,他更加堅定自己的選擇,更加忠實於自己的夢想。
近年來,隨着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新技術、新工藝層出不窮,1780m?高爐工程中高爐爐殼採用熱處理工藝、熱風爐爐殼20.856m以上採用振動時效處理、上升下降管連接摒棄了以往的“三叉管”連接方式,採用了“五通球”連接的先進工藝。在開始實施這些新工藝時,李凱積極探索,學習工藝原理,掌握這些新工藝的施工特點,請教廠家技術人員,加強對作業人員的技術培訓。在新工藝的實施過程中,他邊學習邊總結,通過新工藝的應用,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減少了施工成本,增加了經濟效益。李凱將新工藝的施工方法、技術要領總結成文,上報公司,爲企業後續類似工程施工提供了可參考的詳細資料。
在中鋼120萬t/a礦渣微粉工程中,李凱負責完成了我公司首次接觸的空間倒三角管桁架結構,該結構呈半圓形,節點爲管管相貫焊接節點,該工程存在着管壁薄、焊接變形難以控制、拼裝胎架搭設精度要求高、相貫線切割和管件頂彎精度難以保證等一系列施工難點。由於首次接觸,沒有可參考的施工文獻,他認真考察現場實際施工條件,上網搜索各種管桁架資料,查閱相關規範,鑽研各種理論,提出了不同的吊裝方案,進行了詳細的參數驗算,通過對比論證,最終確定了半榀單機單點吊裝方法,制定出了管桁架製作、安裝實施方案。在每個關鍵點施工時,他總是及時出現,嚴格把控每個施工點,親自測量管桁架拼裝胎架中的每個控制點,以求更加精確,在施工前,他分析了工程中的施工難點和各種應對措施,確保工程從下料到吊裝都有質量保證。該方案的順利實施,既保證了施工質量和進度,使得工程順利竣工,同時也爲公司在管桁架施工領域積累了經驗,爲企業創造了利益。
付出總有回報,2013年底,李凱被公司評爲先進技術工作者,參與編制研發的《大型高爐冷卻設備安裝技術》科技成果也取得了好成績。
2014年3月初,山西中陽項目圓滿地畫上了句號。他又輾轉到陝西龍門項目部,該項目位於韓城龍門鎮,地處陝西山西交界處,夏季炎熱,冬季寒冷,另因氣候惡劣,時常黃沙泥土滿天飛,可充分利用的施工週期較短。在這樣的環境裏,他和項目部人員依舊排除萬難,按工程節點要求完成了施工任務。4月16日,陝西龍鋼5#高爐本體第一鉤成功吊裝;5月12日,1800m?高爐總重63.2t的熱風圍管成功吊裝;6月10日,淨重40噸的高爐爐帽順利吊裝就位;7月15日,高爐重力除塵器上錐段順利安裝就位;7月30日,龍鋼5#高爐粒化塔上部煙道成功吊裝,標誌着高爐系統38m以上結構全面竣工;8月2日,龍鋼1800m3高爐系統最具有標誌性意義的下降管順利吊裝完畢。這一項項大節點的按期完成,凝聚了他和項目部全體人員的心血和努力。
承蒙公司領導和同事們的信任,這是他獨自承擔的第一個項目,他萬分重視,每天都在每一個安裝和製作現場忙活,指導、操作、講解,晚上每每加班到凌晨,寫方案,看圖紙等。每天的衣服都被汗水浸泡,可他依舊鬥志滿滿,身體裏好像存着無限的正能量。8月2日,高爐系統重量86.32噸的下降管開始吊裝,吊點計算精確,絲毫未差,穩穩就位,再一次證明了他工作的嚴謹認真,再一次證明了他日夜付出的回報。
2014年,李凱又參與研發了《高爐主體結構安拆關鍵技術》科技成果。同年,他編制的《大跨度空間管桁架施工技術》被北京市權威雜誌、中國建築工程類核心雜誌《施工技術》收錄。
他就是一名普通的二十冶員工,他就是一名普通的施工現場技術人員,或許正是因爲這樣的普通,才讓他更懂得腳踏實地,更懂得感恩與知足。
他一直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他用實際行動詮釋着這句話的涵義,一點一滴,踏實努力,相信他會以百倍的信心和萬分的努力去迎接更大的挑戰,用辛勤的汗水和默默的耕耘譜寫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