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崗位踐行價值觀青春建功中國夢
王聰,男,35歲,中國天辰工程有限公司工藝系統部高級專業工程師。
2008年,博士剛剛畢業的胖小夥懷揣着對化工事業的熱愛,來到了這片實現夢想的搖籃——中國天辰,在這片孕育中國化工人的沃土裏,他用汗水和淚水傾注了作爲一個年輕人永恆的價值,在無數個不眠的夜晚,在繁忙的項目施工現場,在危險的研發實驗室,到處留下了他拼搏奮鬥的身影,他就是王聰,與“希望”的“望”字同音的王,與“衝破壟斷”的“衝”字近音的聰。作爲新一代的化工人,他帶着夢想乘帆遠航,用科學武裝頭腦,自主創新研發國際先進的科學技術,突破國外技術難關,帶領更多更優秀的化工工作者衝破發達國家技術壟斷,尋找強大化工事業新的希望。2014年度,王聰有幸被中國天辰工程有限公司評爲最佳文明職工,並授予“先進工作者”稱號。
銳意進取攻克中國尼龍產業難題
己二腈是生產尼龍-66的主要原料,尼龍-66在電子、輕工以及其它有機合成領域有着廣闊的應用,其優異的力學材料特性,使其適用於如飛機、戰鬥機等特種輪胎的軍工領域,是國防不可缺少的重要材料之一,也是新一代汽車中爲減輕車重,降低消耗的金屬替代品。
然而面臨己二腈的巨大缺口,目前我國尚無法自行生產,需全部從國外進口,作爲尼龍66的原料,國外對我國完全技術封鎖,這樣就造成了國外壟斷企業通過己二腈的供給,幾乎可以輕而易舉地控制我國的整個尼龍產業鏈如交通運輸、紡織、電子和軍工用品等正常發展,致使其價格一直居高不下,嚴重影響了我國尼龍產業的經濟效益和國際市場競爭力,可以說,控制己二腈就相當於控制了中國尼龍產業!王聰博士正是在這樣一種艱難的條件下,帶領他的團隊衝出難關,攻克“丁二烯法合成己二腈”技術,研發出一條中國自主生產己二腈的嶄新科技路線。
己二腈的研發條件異常艱苦,過程中的反應物涉及劇毒,致使很多科研工作者對此項技術望而卻步,該技術可參考的資料少之又少,項目還關聯到工程技術的保密性,就要求基地要建立在一個人跡罕至、廢棄許久的框架裏,這些都無形給己二腈技術研發造成了巨大的阻力。王聰博士正是在這樣艱難的條件下,在別人不敢、不願、不會的情況下,開始了漫長而又艱辛的研究工作。這一干就是四年!四年裏,他毫無怨言,埋頭苦幹,求真務實,從小試實驗到中試裝置都親力親爲。
頂住壓力排除萬難確保項目工程萬無一失
爲保障實驗操作人員的安全,確保裝置萬無一失,在初始的幾次摸索實驗中,用一隻活蹦亂跳的小雞來監測密閉實驗室中劇毒物的濃度。出乎意料的是不到10分鐘的時間,小雞便步履蹣跚,一動不動跌倒在地。面對由於自動聯鎖功能故障而突發的情況,現場人員膽怯地退了幾步,束手無策。也許正是在這關鍵的時刻,正是在面臨生與死嚴重考驗的時刻,一個人所具有的很多優秀品質才能表現得格外分明。看到此情景,王聰沒有猶豫,作爲這套實驗裝置的設計者,他迅速穿上特製防化服,進入隔離區,啓動了手動裝置排除了險情,確保了小試裝置的安全運行,也爲完善中試裝置的安全措施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實驗現場的條件儘管異常艱難,王聰每次回來都幾近深夜,然而即便這樣,即使在極度疲憊的狀況下,他依然廢寢忘食,利用暫短的休息時間還要將小試實驗的數據進行整理和正確分析,虛心請教工程經驗豐富的老同志,耐心地和各個主項設計者進行講解和方案論證,一步步走向創新探索更高的階梯。就這樣,長期不知疲憊忘我的工作,使他身體承受着本不應該這個年齡的人所應該承擔的負擔。
正是這樣,王聰博士鞠躬盡瘁,冥思苦想,通宵達旦,大膽創新,用一個個巧妙的想法戰勝了一個個困難,終將腦海中的一個個設備,一根根管子變成了一個個現實,爲祖國節省了數以億計的技術轉讓費,爲國內成功研發己二腈工藝路線開創了新的天地。
不計得失顧大家舍小家
在同事眼中,王博士是優秀的員工;在業主眼中,他是辛勤工作的工程師;在研發實驗室的同事眼中,他是技術的帶頭人,然而在妻子和孩子眼中,他從來不是一個合格的丈夫、一個好的父親。這位在項目現場英姿颯爽的血性男兒,當談及到家庭,他低下了頭,對家庭的虧欠他無法用言語來形容。
自己的女兒如今已近7歲了,而他陪在孩子身邊的時間卻少之又少。更爲不幸的是,他的孩子是無聲地來到這個世界的——生下來便被確診爲患有雙耳極重度耳聾。不幸中的萬幸,在公司領導的關懷和幫助下,孩子通過手術單耳植入人工耳蝸再造了聽力。
多年風雨兼程的語言康復道路,都是孩子母親默默一個人帶着孩子訓練完成的。由於項目進度緊張,王聰沒有因此請過一天假,以至於幾年下來言語康復的老師一直誤認爲孩子不幸地生長在單親家庭環境裏;以至於耳聾的女兒因長時間看不到父親,已經習以爲常了“爸爸常出差”。當在媽媽悉心教導下女兒學會了開口說話時, “爸爸”這個詞是女兒發音最不準確的。
那份中國化工人的夢想支撐他甘爲大家而捨棄了小家,他毅然決然捨棄了個人的利益,爲了祖國和人民的前途,沒有延誤一天工期。不僅如此他還同時承擔了其他多個項目的設計和研發工作,放棄節假日,沒有休息日,通宵達旦,夜以繼日,完全把己二腈研發和項目工作擺在至關重要的位置。
這就是王聰,他用自己的含辛茹苦實現着偉大的中國夢,用自己的汗水與淚水爲打破國外技術壟斷,爲祖國尼龍產業突破付出着,奉獻着。
忘我獻身,勇於奉獻
在己二腈緊張的中試試車過程中,一次在趕往現場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王博士由於聚精會神思考現場開車出現的問題時,不慎擦傷了膝蓋,由於情況緊急,開車工期緊迫,他只是在晚上用過晚飯後擦了一些紅花油,第二天仍然忙碌於施工現場。二十多天後,在現場情況穩定、順利產出高純度己二腈後,他才放心的回家。到家的當晚,他卻開始高燒,去醫院檢查才發現,那一次小小的擦傷由於沒有及時得到治療而引起了內部化膿,如果再耽誤下去極有可能會引發敗血症,急症醫生要求馬上進行引流手術進行消炎治療,並建議靜臥三十天。
正是這種捨身忘我的精神,才能引領着大家一步步邁向己二腈研發技術新的突破。
一個人的成功不算成功,一個團隊的成功纔是真正的成功
能量是守恆的,付出總會有回報。一個個不眠之夜,換來了設計成果的大豐收,很多的成績如破竹之勢擺在面前,面對榮譽任何一個科研工作者都應無比驕傲,而他在功勞面前永遠那樣的謙和。每一次研發討論會上,大家廣開言路,大膽發言,他取納良言,認真傾聽他人不同方案意見,也毫無保留的將自己的想法全盤托出,引導團隊其他技術人員更好地對新技術成果進行開發創造。爲帶動團隊成員技術拓新,工作時他還撰寫了多篇發明專利,有效帶動了公司的技術創新,爲剛剛步入行業的新生力量提供了可靠的參考依據。
每個人在年少不羈的歲月,都喜歡編制自己彩色的夢。夢是美好的,也是絢爛的,但如果一個人能最終將夢想照亮現實,那將是如此充滿精彩的一生,也是充分實現自我價值的光榮的一生。王聰正是伴着自己騰飛中國的夢想,刻苦鑽研,不懈奮鬥,他一直堅信這樣一句話:“夢雖虛幻,卻蘊含自己的追逐;位雖平凡,卻是自己鍾愛的崗位;屋雖簡陋,卻是溫暖駐足的家園;志雖渺小,卻是一生爲之奮鬥的動力。”懷揣着發展中國化工事業的夢想,他將在未來的工作中秉承扶搖直上三千里的銳意之勢,爲天辰公司乃至中國化工領域創造出更多更優的工程奇蹟。
獲得的榮譽:
2014年度,中國天辰工程有限公司“最佳文明職工”,並授予“先進工作者”稱號。
發表的論文:
1.偏三甲苯非臨氫異構化制均三甲苯工藝的研究,《石油化工》,2005;
2.Selective defect-patching of zeolite membranes using chemical liquid deposition at organic-aqueous interface,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2008;
3. In situ evaluation of defect pore size distributions for supported zeolite membranes,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2008;
4.沸石分子篩膜缺陷的形成及修復,《化學進展》,2008
發表的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