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激揚青春夢想
葉建州,男,漢族,1984年9月出生,籍貫福建泉州,畢業於廣州航海高等專科學校港口航道及治河工程專業,2003年8月參加工作進入中交一航局,200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現爲中交一航局五公司工程師。
青春是什麼?有人說,青春是奔騰的駿馬,青春是悠揚的樂章,青春是壯美的彩虹。而在葉建州的心裏,青春是他放飛的夢想,青春是他對中國交通建設事業的無悔追求。
葉建州,剛滿30歲,福建泉州人。2013年8月在中交一航局參加工作,投身舉世矚目的世界級跨海通道工程橋墩預製工程的建設,奏響了他激揚青春夢想的凱歌。
十年追逐青春夢想
2003年8月,剛畢業的葉建州,在中交一航局廣州港南沙港區一期工程項目部,幹起了測量工作。
當時的南沙島,與外界完全隔絕,電靠自己發,水靠自己拉,物品都要用船運,想離開工地,坐快艇也要一個多小時。報到的第一天,師傅劉立平就告訴他:“小葉,測量工作很辛苦,在南沙幹測量就更艱苦,想好了就要踏踏實實的幹下去。”那時,還不善言辭的他,只回答了一個字:“嗯!”在這樣的環境,葉建州一干就是4年,直到南沙二期竣工。這期間,他邊工作邊學習新知識,工作能力持續提升,很快就成爲一名技術精湛、知識全面的測量“高手”。並以敢於說話、敢於管理、善於組織的風格,受到領導青睞,不斷被委於新崗位:質量員、技術員、技術部部長,使他得到更全面的鍛鍊。5年的奮鬥,24歲的葉建州走上了領導崗位,擔任項目副總工,8年的追逐,又使他擔負起項目經理的重擔。8年,從一名普通測量員成長爲一名年輕的工程項目管理人員,葉建州一步一個腳印,走得堅定而紮實。
十年青春,十年奮鬥。在追逐青春夢想的道路上,葉建州也不斷收穫着精彩。無論是創造“南沙速度”、書寫中國港口建設新篇章、獲得國優的南沙港一期工程,還是獲得詹天佑大獎的南沙港二期工程;也無論是承擔2010年亞運會使命的廣州亞運城項目,還是被譽爲珠三角西翼大宗散雜貨及糧食物流市場新平臺的廣州港南沙港區糧食及通用碼頭工程,還有今天舉世矚目的港珠澳大橋工程,10多項大型或地方重點項目,都留下了他青春的足跡,見證了他對祖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事業的無限追求。
10多年間,葉建州以其豐富的經歷,積累了寶貴的項目管理經驗,使自己得到成長、成熟。“公司優秀共產黨員”、“公司十大標兵”、“一航局先進個人”、“秦皇島市國資委優秀共產黨員”、“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章”……一串串沉甸甸的榮譽,也詮釋了他拼搏奉獻的青春和永爭一流的不懈追求。
伶仃洋上書寫奇蹟
港珠澳大橋橫跨伶仃洋,從它開工的那一刻起,這片煙波浩渺的藍色世界就不再寂寞,一座橫跨天塹的夢想漸行漸近。
葉建州是這一夢想的實踐者之一。按照分工,葉建州和他團隊擔負着建設一座大型墩臺預製場和CB03標段72座大型墩臺的預製、運輸任務。
而面對“四個月預製場具備生產條件、2013年春節前進行首件施工”的目標,讓葉建州感到前所未有的壓力。面對當時實際,葉建州認爲,抓住了進度就抓住了問題的“牛鼻子”。他兵分兩路,一路建設預製場,一路開展工藝研發、進行首件技術準備。目標明確了,他便帶領團隊成員發起了衝鋒。那段時間,葉建州每天都第一個來到工地,瞭解進度、檢查安全、詢問質量、解決問題……每天如是,從不間斷,日升日落,他的內心只有一個信念:早日進行首件施工,向業主、向公司報捷。
在葉建州和他團隊的不懈努力下,2012年12月底,預製場建設告竣,2013年1月1日,首件鋼筋綁紮,2013年1月31日,首件墩臺開工澆注混凝土,2013年2月20日,首件墩臺預製告竣,而這個墩臺也成爲港珠澳大橋全線第一座整體式墩臺。
隨着施工進度的推進,葉建州更加重視項目管理,進度、質量、安全、成本都是他關注的重點,用創新解決墩臺預製施工的技術工藝難題、提高施工效率更被他視爲重中之重。他組織開展了大規模的技術創新和技術攻關活動,首創了鋼筋整體吊裝對接工藝、預製混凝土構件豎向匹配翻模工藝、細高混凝土構件平臺輔助出運工藝等,研發了混凝土澆築施工通水冷卻裝置、混凝土構件的豎向匹配模具等26項先進新技術和新工藝,有效保障了工程質量和施工效率,施工進度始終領跑橋樑工程三個標段,展示了“一航鐵軍”的雄厚實力。
而今,港珠澳大橋東莞預製場施工現場,數十座墩臺高高矗立,各種機械設備林立,人影穿梭,晝夜不停施工,各種型號墩臺施工全面展開,施工進度節節攀升,葉建州已經吹響了攻堅決戰的號角,向着最工期目標發起了衝鋒。而他的團隊也一次又一次取得驕人成績,“全國工人先鋒號”、“港珠澳大橋平安工地示範工區”、“一航局優質混凝土”等,記錄了他青春的印跡。
用青春構築大橋夢
年輕的葉建州,心裏始終裝着一個“大橋夢”。他相信,年輕人只要心中有責任,敢於拼搏,勇於奉獻,夢想就能實現。
“港珠澳大橋”對他來說像座大山,壓在他的肩上。面對預製場建設時的繁瑣艱難,首件出運的複雜程序、項目管理的諸多挑戰,安全生產的巨大壓力,他一刻也不敢放鬆,絲毫也不能懈怠,正如他的QQ簽名曾所示:這是自己的責任,就是跪着也要堅持。
兩年來,由於長期不回家,葉建州的妻子也時常會埋怨。2013年初,忍無可忍的妻子帶着孩子來到了工地,寫下了離婚協議書。儘管葉建州以簽上妻子喜愛的運動員劉翔的名字化解了這場危機,可在私下裏卻也流下了心酸的淚水。
葉建州帶領他的團隊傾力打造港珠澳大橋第一墩,和他們以開拓創新、拼搏進取、團結奉獻的精神奮戰港珠澳大橋的感人事蹟,受到了中華全國總工會和中央電視臺的關注。2014年4月26日-27日,葉建州爲首的6名“80後”代表,受邀參加“中國夢·勞動美”慶祝五一勞動節特別節目,在北京主會場登臺接受了訪談,並於五一期間在中央電視臺1套節目播出,展示駐津企業青年職工的良好精神風貌。當看到親手打造的墩臺在全國人民面前展示,當全國人民的目光聚集到港珠澳大橋上,葉建州感到無比的自豪與榮耀,他暗下決心:一定不辜負國家、社會和人民的重託,不辜負青春的寄託,更加努力的工作,爲實現中華民族的橋樑強國之夢而不懈的奮鬥!
葉建州說,作爲一個青年人,總要有點夢想、有點責任,總要有那麼一股子“不服輸”和“爭上游”的勁頭。也正是這種精神,指引着他在奮鬥的道路上,用自己的雙手,不斷築造着心中的“大橋夢”。
“我把青春留給那片深藍的大海,我用青春追逐成功的夢想,我了這個夢想,我願付出青春的汗水。”
這就是葉建州,一個青春的追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