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最美青工”候選人劉昊檳事蹟材料
劉昊檳,男,1983年7月出生,31歲,工程師。現爲中交一航局一公司港珠澳西島項目部(中交股份聯合體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I工區項目部)工程師。
劉昊檳同志2006年7月畢業於黑龍江工程學院後,進入中交一航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第十項目部成爲一名基層技術人員、從事技術管理工作,經過多年的磨礪、他積累了豐富的施工經驗,現爲中交一航局一公司港珠澳西島項目部工程師。在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世紀工程建設中,他與技術團隊創下了“當年動工,當年成島”的鋼圓筒振沉傳奇,展開島上現澆隧道結構施工,目前主抓測量管理、技術總結,並全面負責管內分部各項工作。在西人工島技術質量及施工管理中,他不僅注重質量技術創新、還嚴格按規範要求不斷優化管理。作爲一名青年幹部,他充分發揮青年活力並調動身邊年輕人的主動性、積極性,同大家一起鏖戰一線、共同拼搏,以敬業熱忱、無私奉獻的精神投入到管理中,科學創新、精細創效,在工作中銳意進取、不斷提升。
一、政治立場堅定,作風清廉務實
劉昊檳同志作爲一名青年黨員,在思想上積極擁護黨的領導、認真學習黨的方針政策、嚴格貫徹黨的要求,注重調動身邊的同事的積極性、以高度使命感展開工作。作爲技術質量管理幹部,他將黨的知識理論與所積累的經驗有機結合,帶頭幹事創業、發揮黨員先鋒帶頭作用,同時大力推動支部開展的黨員安全監督崗、黨員主題月、黨員承諾踐諾及“黨員?勞模創新工作室”等活動,充分調動全體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此外,他還積極認真學習上級黨組織關於黨風廉政建設的有關規定,並結合保持黨的純潔性系列教育活動,加強崗位廉政風險點的排查工作及過程中的風險防範。他嚴格要求自己及身邊的同事,通過思想上的教育與工作中的落實,進一步加強工作中的作風建設,不斷提高拒腐防變能力。他在工作中時刻以身作則,以嚴謹務實、精益求精的態度展開工作,時時刻刻以黨性原則嚴格要求,不斷強化自我管理,不僅提升了項目部黨員隊伍的工作水平、更營造了濃厚的廉政氛圍,爲青年職工樹立了正面榜樣、起到了積極的引領作用。
二、業務技能精湛,科學創新創效
劉昊檳自參加工作以來一直致力於水工基建項目的建設,先後參建了天津港多個大型碼頭及陸域施工項目、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並於2010年開始參與到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的建設。在島隧工程人工島建設中,面臨着外海作業、新技術新工藝應用及國際化標準要求高等一系列挑戰;在技術攻堅及生產組織中,劉昊檳以高度的責任感投入工作,借鑑以往水工項目的施工心得,進一步學習掌握外海人工島作業相關領域的業務技能和理論知識,科學創新並通過試驗研討進一步驗證各項方案的可行性。在他與項目團隊的共同努力下,全世界首例八錘聯動振沉錘組順利組裝完成、2011年5月15日全世界體重最大的鋼圓筒(人工島島壁圍護結構)更是順利振沉——成績的取得,更多的是付出與努力。在他和項目團隊的共同努力下,一系列精心組織與精細管理有了回報,人工島島壁結構施工勢如破竹,“當年動工、當年成島”施工奇蹟就此誕生,且其無論是工程質量、進度還是安全管控都得到了業主及各級領導的高度好評。
此後,西人工島島上結構施工陸續展開,劉昊檳所承擔的任務及面臨的挑戰更加艱鉅,施工技術創新,安全管控難度,施工履約風險都前所未有。工作中他發揚一航建設者拼搏奉獻的精神,鏖戰一線、展開攻堅,從西小島基坑開挖、暗埋段大體積混凝土澆築至島頭鋼圓筒拆除一步步穩紮穩打,爲沉管對接創造了有利條件,目前還負責了沉管對接後的隧道內部管理,展現出優異的組織協調能力。在管理中,他積極進行工藝研討和技術創新,除鋼圓筒振沉期間摸索總結出諸多經驗外,還會同技術人員研究出包括隧道基坑開挖石粉運輸道路環形佈置、倒退式分層接力開挖、開挖中粗砂用於擠密砂樁及模袋注漿法堵漏等技術創新,不僅有效解決施工中遇到問題、大幅提高施工效率,更有效控制了成本,理論結合實際做好科學創新、促進了項目發展。
三、管理思路清晰,組織統籌兼顧
劉昊檳在管理中着眼大局,尤其注重聯繫實際解決問題,他在日常工作中考慮周全、縝密,對於問題有清晰明確的思路,分管工作安排科學有序,各種資源調配合理及時,並且在“急、難、險、重”前不退縮,敢打敢拼,體現了高度的事業心和責任心。
在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的建設中,採用人工島圍護結構設計和施工的方案,而120個超大鋼圓筒的振沉遠遠超出一般結構施工,尤其這一超大體重鋼圓筒振沉國內外史無前例,在保障技術精度後、提高效率的難題又擺在面前。面對複雜的技術工藝,爲全面掌握作業特點、提高施工效率,劉昊檳虛心向技術專家請教、與同事研究,白天紮在工地、晚上加班加點,從起重船、定位駁駐位到振動液壓錘夾具擋板的設置,不放過每一個細節的研究,每一次每一個鋼圓筒振沉時他都緊盯在現場緊,每船鋼圓筒運抵珠海後還合理組織船舶的駐位。隨着技術的熟練,鋼圓筒的振沉速度也在不斷刷新記錄,一日兩筒、四日八筒、一月三船、一日三筒……期間劉昊檳食宿在海上,每天都早上不到5點起牀、最晚11點多才回到生活船,就在這樣一種狀態下他與同事們創下了世人矚目的“伶仃洋奇蹟”。此外,他還注重從管理上提高對項目的管控能力,鑑於工期緊張、工藝複雜等因素帶來質量、安全管控難度大的現實,他時刻以身作則、從嚴要求,加強質量安全方面的隱患排查及通病治理等,身先士卒、靠前指揮,嚴格按照預案做好安全防控等工作,在現場屢次防颱工作中堅守一線、組織安排,確保了現場大型船舶、設備及人員的安全撤離,保證了自開工以來的安全管理“三零”目標順利實現。
四、多元和諧發展,致力團隊建設
在施工和生產中,劉昊檳不僅嚴格要求、更高度重視學習型團隊的建設及員工素質提高。爲營造濃厚的生產及學習氛圍,他積極組織各類崗位練兵、技術比武及培訓教育等活動。結合中交一航局文化宣貫建設活動,他積極組織職工及協作單位人員參加座談會及班前宣誓等活動,循序漸進強化協作單位的一體化管理。工作中,他不斷優化組織管理流程,並及時將包括宣傳學習、人員安排、獎優罰劣等方面的信息予以公示,通過激勵手段來提高全員的工作積極性。同時,他還安排各部門及班組間進行交流培訓、定期進行考評,以形成“同臺競技爭第一”的學習競優氛圍,不僅提高了管理人員專業技術知識和業務能力、更爲學習型人才、學習型班組、學習型團隊的建設提供了保證,爲項目部的持續發展作出努力。
工作上,劉昊檳嚴於律己,更嚴格要求他人,而在生活上他卻是相當的平易近人。項目部施工壓力較大、青年員工較多,爲緩解職工的工作壓力,他在工作閒暇之時積極組織大家開展各項文娛活動,如通過籃球賽事來加強與員工的溝通交流、更緩解大家的工作壓力。此外,他還主動與青年員工溝通,及時瞭解員工思想動態並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解決問題,讓職工們能安心的投入生產,營造了和諧向上的工作氛圍。
作爲一名青年技術骨幹,劉昊檳多年來一直奮戰在施工最前沿,銳意進取、拼搏奉獻,爲國家基建項目的發展建設作出了貢獻,他本人還多次獲得優秀青年、崗位能手、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稱號,不僅爲身邊青年樹立榜樣,也爲世紀工程建設及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做出了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