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曾紹毅事蹟材料
曾紹毅,男, 1980年5月出生,中共黨員,大學本科,現任中鐵十八局集團隧道公司遼寧項目部副經理,助理工程師。
曾紹毅同志2007年到中鐵十八局隧道公司工作,先後任錦屏項目部TBM分部工班長、副經理,2012年調至遼寧項目任項目部副經理,主管TBM施工生產,並在錦屏項目部期間和遼寧項目部擔任團支部委員,所在項目部2010年至2013年多次獲得五四紅旗團支部、青年文明號等榮譽。2009年榮獲錦屏項目部先進工作者,2010年集團公司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2013年被業主評爲先進個人,獲得業主和監理的一致好評,2014年榮獲集團公司第四屆“十大傑出青年”榮譽稱號。自參加工作以來,該同志愛崗敬業、任勞任怨、嚴於律己、開拓進取,在工作崗位上取得了突出的成績。
刻苦攻堅 迎難而上
2012年12月,曾紹毅同志奔赴遼寧項目部就職。此時TBM分部人員僅4人,TBM相關圖紙、資料均未到位,前期工作開展困難。爲保證TBM順利進場組裝,作爲TBM主管經理,他親自與設備製造商北方重工、羅賓斯相關人員聯繫,並與分部人員一起討論制定前期準備方案,先後就連續皮帶機系統、支洞皮帶機系統、洞外皮帶機系統多次與設備製造商進行溝通,更改設計。由於TBM組裝期間正是嚴冬,室外溫度達到零下30度以下,在他的帶領下,TBM分部未雨綢繆,提前完成洞外皮帶機預埋件和支撐架的安裝,確保了皮帶系統如期完工。
由於TBM到場時間滯後,整體工期大受影響,工期緊、任務重。組裝期間,他奮戰在施工一線,每天早會前提前進洞瞭解夜班工作狀況,每天晚上查閱TBM圖紙,爲第二天的工作作出計劃安排。他堅持與職工一同在洞內加班加點進行TBM組裝,同時還要求所有人員當日事當日了,不管多晚,必須完成當天工作任務。整個TBM組裝期間所有的進度計劃,包括整體計劃、分段計劃、每日計劃全部由他親自制定。
TBM掘進期間,爲提高生產效率,他與分部技術人員一道研究皮帶雙頭硫化的可能性,大膽對原連續皮帶系統進行更改,將主驅動安裝位置後移7米,增加一個硫化平臺,實現了皮帶雙頭硫化,將硫化時間從14個小時降低到不足8小時。
精心管理 卓有成效
在現場施工生產管理方面,他始終堅持不追求單月的高產,只追求平均月進尺的高產。他經常告訴大家“不怕慢,就怕站”,TBM生產具有它獨有的特性,只有把設備維護保養到位,TBM設備利用率達到較高的水平,才能真正實現TBM快速開挖的特點。由於TBM分部組建初期,具備TBM施工生產經驗的人員很少,他在分部開展了一系列的培訓活動,着重對新入職的學員和臨時工進行培訓,提高他們的專業技能水平,灌輸TBM施工理念。同時,針對各個施工環節,實行施工責任制,要求各個工班和部門,必須對負責的部分全權負責,不解決問題不能離開現場。爲提高臨時工的工作積極性和歸屬感,他制定了新的分部臨時工工資標準,將原有的大鍋飯徹底打散,新的工資標準按照崗位工資、績效工資、安全獎、質量獎、浮動工資五個部分構成,收益與進尺掛鉤,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人員的穩定性、積極性。在對施工現場存在的問題,他處理的方式雷厲風行。2014年6月3日,TBM主機皮帶嚴重劃傷需要進行更換,由於是第一次更換,耗時較長達到29個小時,6月5日凌晨3點才恢復掘進。對此次事件,他當機立斷,在6月5日召開會議討論此次事件處理中的種種問題,並制定了主機皮帶更換制度,對各個環節規定時間,落實責任人。此後主機皮帶更換時間大幅度下降,僅13個小時。經過不懈努力,遼寧TBM月均進尺達到583米,創造了隧道公司TBM施工的新紀錄。
嚴抓成本 減員增效
曾紹毅同志極爲重視TBM成本控制,他認爲成本控制的關鍵有兩點:一是降低施工成本費用,二是提高效率,降低施工工期。在降低施工成本費用上,他在TBM分部建立了一套成本控制體系,每一項消耗都要經過嚴格的審批程序。爲保證TBM配件、設備的使用情況能得到詳細的記錄,建立了嚴格的出入庫登記制度,從領用、運輸、使用、保管各個環節都安排了專人進行跟蹤統計,並要求TBM技術部統計了大量的文字、影像資料。技術部的同志常說感覺在這個工地做的資料特別多,工作任務重,有一種強烈的緊迫感,總感覺有做不完的表格,寫不完的報告,算不完的賬目。同時,他還嚴格遵照公司領導、項目部領導指示,對TBM一線隊伍進行精簡,在原有的人員結構上,合理規劃工班部門配置,儘可能的精減人員,提高效率,縮減開支。在提高生產效率方面,他經常通過開會、交談、培訓、現場指揮等方式,明確的向大家展示如何提高生產效率,通過對工班交叉作業的調整,明令要求整備工班必須在接班後跟隨TBM掘進至少一個循環作業,整備工作完成後至少跟隨TBM掘進一個循環作業。這種方式,極大的保證了設備的完好率,使得故障的發生後能得到及時的處理,還妥善的解決了整備工班和掘進工班的先天性矛盾。
身先士卒 任勞任怨
曾紹毅同志在施工現場一向堅持現場問題一定要在現場解決,相關人員對施工現場不瞭解,就沒有發言權。他經常說:工作服就是拿來工作的,爲了工作效率更高,需要蹲着幹就蹲着幹,需要躺着幹就躺着幹,衣服不是拿來裝門面的,在施工現場工作的人不需要衣服乾淨,需要的是工作完成的漂亮乾淨。他一直跟分部職工強調,衣服比我還乾淨的洞內人員,應該好好反省一下自己的工作是否到位。他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無論是在錦屏項目部還是遼寧項目部,他的皮鞋從來沒有乾淨過,他的工作服進洞一次就髒一次。有一段時間,刀具更換出現問題,效率很低,每次換刀他都一個人爬進刀盤,出來的時候全身都是灰、泥漿,眼鏡上全是泥水點。在2014年7月份,他意外受傷,右腿骨裂。但是他只在醫院治療了3天就堅持回到工地現場指揮生產。在他受傷期間,有一次TBM出現液壓故障,主管人員未在現場,處理方案不能確定,導致設備停機等待。他得知這種情況後,立即通知分部主要管理人員,拄着雙柺帶領大家一同進洞,到TBM現場解決問題。當時,所有人都讓他不要去,怕他摔着,他堅持必須親自到現場。這件事,給大家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在以後的工作中再也沒有發生過出現問題不能及時處理的現象。後來爲了響應公司要求,在重慶召開成本控制會議,他沒有向組織會議的人員說明自己的傷情,只是偷偷的提前拆除了石膏,一瘸一拐的去重慶參加了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