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進入春季,薊縣綠普生蔬菜基地在種植過程中開展生物防治,充分發揮農作物害蟲天敵的作用防治病蟲害,降低農作物生產成本,促進農業增收。
“這個你看咋掛,掛這個繩上,靠着點牆這,這裏面得有溫度、溼度,然後它蟲卵開始孵化出來了,邊上開個小口然後它鑽出來,兩種蟲子不能掛一個棚裏面,一棚只能掛一種蟲子。”
昨天上午(3月17日),薊縣綠普生蔬菜基地的草莓大棚頂部掛滿了一個個撕開小口的白色紙袋,裏面裝着小米粒一樣大小的蟲卵。這是基地第一次嘗試的“以蟲治蟲”的生物防治病蟲害技術,基地經理盧秀玲正在給前來學習的周邊種植戶講解操作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基地經理盧秀玲說:“這粉蝨在作物病蟲害裏邊是非常頑固的,密度特別大,繁殖力特別強,結果了以後果上整個爬滿了粉蝨,都是黑色的,都絕產。這就是捕食蟎,成蟲以後,它就出來了,它也得找吃的。它就喜歡吃白粉蝨,生物防治,確實是不錯。”
在另一棟蔬菜大棚裏,星星點點的瓢蟲在碧綠的菜葉上起起落落,已經成爲基地防治蚜蟲的“利器”。
這種“以蟲治蟲”的生物防治技術,相比於基地之前一直使用的自主研發的生物藥劑防治病蟲害的方法,有效降低了農作物的生產成本。
盧秀玲說:“(之前)我們還得采集藥材、晾曬、煮制、噴灑,成本比較高。買那個藥非常貴,防治一遍這一個棚就得二、三百塊錢,通常最長半個月就得一遍。它這個蟲子總體來算如果全程的話,它在裏邊繁殖蟲子的話,五百塊錢全包了。”
前來學習的東施古鎮西蔡莊村種植戶孫紅遠認真察看了基地大棚裏蔬菜的品相和長勢後,對這種新型生物防治技術實實在在的效果十分滿意:“我們家有三個大棚,種的黃瓜、西紅柿,看他們這生物治蟲這挺好,我就趕緊買點給掛上去。”
目前,薊縣綠普生蔬菜基地的一百多個大棚裏種植茄科類、甘藍類、草莓等果蔬品種,利用這種“以蟲治蟲”的生物防治技術,不僅對環境沒有污染、有效降低了病蟲害危害,而且還大幅提高了蔬菜的產量和品質。下一步,基地會積極地向周邊種植戶推廣,讓更多的農戶受益,增加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