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3月19日14:00,天津市教委召開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新聞發佈會。記者從發佈會上獲悉,近幾年來,爲了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平區在學校軟、硬件建設上做出了巨大努力、取得明顯成效。2015年,爲加快區域教育的均衡發展,實現校際間高位均衡,紮實推進初中招生免試就近入學,確保初中招生制度改革平穩運行,持續推進,和平區出臺相關措施,推進區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一是提前啓動了教師交流、校長輪崗。爲了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平區早在2007年就開始進行教師交流工作,到2014年已有100多位老師實現互派交流定崗任教。初中從2009年秋季開學,在全區範圍內啓動中學骨幹教師互派交流活動,至今共派出了包括特級教師、市區級學科帶頭人等在內的共65位學科骨幹教師參加教師交流活動,實現區屬學校與學科的全覆蓋,教師交流方式從最初的輪崗任教,擴展到學科共建、研修學習、共同發展等模式。與此同時還啓動了校長輪崗制度,名校大校的副校長到區內普通公辦初中任職。校長輪崗和教師交流活動,充分發揮了優質師資資源的輻射帶頭作用,帶動了全區教育教學工作的整體提高,促進了校際間的均衡發展。
二是加大投入促進教育資源均衡。爲實現學校硬件水平均衡,和平區委、區政府着眼全區資源,解放思想,通過大調整、大投入,全面提升和平教育的發展水平。通過兩輪、多批達標建設,不僅100%的學校都得到了提升改造,辦學條件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學校佔地面積和建築面積也大幅增加。幾年來,我區共新建學校5所,提升改造校舍21所,對13所中小學校舍進行抗震加固,僅2013、2014兩年用於改善辦學條件和校園環境、提升設備水平的資金投入就達到8億元。
三是推進優質均衡的新舉措。爲加快區域教育的均衡發展,實現校際間高位均衡,在和平區原有經驗和基礎上,進一步制定了推進區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相關措施,實施學區化辦學,構建並逐步完善學校聯盟辦學和互助共同體辦學新模式。
學區化辦學模式,由學區片內優質學校校長擔任學區長。在學區長學校的領導下,在教學教研、課程建設、德育聯動、信息支撐、考覈評價以及宣傳報道等方面進行深度合作。在教研方面,區教研室牽頭以學區片內優質學科爲龍頭帶動學區片內的教研活動,組織學區聯合教研。在學區內課程資源共享方面,開展以校本課程、文體活動等爲主要載體的相互交流活動,在校本課程實施過程中,實行"三走",即“學生走”、“教師走”、“課程走””(學生走是指在學區片內有的學校建有特殊實驗室、功能教室等,爲充分利用這些優質硬件資源,發揮它的輻射作用,學區片內其他學校學生可以走進這所學校上課,享受這些優質的硬件資源。)(教師走是指學區片內有的學校校本課程教師有一技之長,特點突出,這樣的教師可以到學區片其他學校授課,使學區片內共享優質師資資源)。(課程走是指學區片內有的學校校本課程特色突出並且趨於成熟,這樣的課程可以走進學區片內的其他學校,使學區片內共享優質的課程資源等等)。
學校聯盟辦學模式是將學區片內初中學校結成一對一學校聯盟,學校聯盟實施“八統一”(即:統一管理、統一共享設施、統一教師調配、統一師資培訓、統一課程規劃、統一教研活動、統一質量監測、統一評價激勵)特別是在幹部教師交流方面加大力度,聯盟學校之間互派管理幹部將作爲領隊帶領本校學科骨幹教師頂崗任教,同時聯盟學校之間骨幹教師與同年級同學科教師結成手拉手互助關係,共同實現專業發展,從而促進校際間師資水平的優質均衡。互助共同體辦學模式是學區內校際之間開展學科共建,取長補短,共同提升。
新的辦學模式主要是充分發揮現有優質教育資源的輻射帶動作用,形成區域共享機制,進一步提升我區義務教育初中學校的辦學水平和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