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創客』一詞因被寫入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而紅極一時,多個孵化基地籌謀『築巢引鳳』,為『創客』安家。上周,位於空港經濟區的北大創業訓練營天津基地舉行了入營儀式,36個入孵項目從70多個報名項目中脫穎而出,成為首批營員,並與導師面對面交流,既獲得了寶貴的創業心得和項目點撥,還有機會得到『大腕』入股投資。
創業者與『大腕』面對面
上周四開始,首批進入北大創業訓練營天津基地的十幾位創業者走上路演臺,臺下的創業導師包括高德地圖創始人侯軍、神華投資集團董事長張新華、和纔投資基金合伙人杜洪江等業內『牛人』。導師們此次到來不僅是為創業項目『指點迷津』,他們也是帶著投資意願來篩選優質項目的。導師杜洪江表示對幾個項目很感興趣,將進行進一步的了解。
北京大學校友會秘書長李宇寧介紹,北大創業訓練營天津基地竣工後就開始接受入孵申請,最終36家項目進入孵化器,74%項目團隊有碩士學歷或海外背景。創業團隊不僅能免費入駐辦公,更可享用優質的課程、人脈等資源和服務。
引得北京創客來津創業
把一根長約1米的微熱管的一端放進熱水中,不到10秒鍾另一端的微熱管也達到了同樣的溫度。光威和通能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總經理、首批營員苗亞賓展示了蘊含高科技技術的新材料。而在一旁聆聽的營員陳璐對這項技術很感興趣。陳璐說,他的公司是做工業裝置尾氣處理環保產業的,如果能使用光威和通的新材料產品,不僅可以為使用者節省很多標煤,還能打造一條循環經濟產業鏈。苗亞賓說,在這裡不僅得到了導師們的指點,還能與營員一起找到合作機會。
天津空港創新創業中心主任李金輝介紹,北京大學創業訓練營天津基地是北大創業訓練營第一個異地落戶的實體平臺。在扶植本地創業項目的同時,助推京津冀協調發展也是他們的目標。首批36個入孵項目中就有11個來自北京。
『公益培訓+創業投資』吸引創業者
李金輝表示,此次北大創業訓練營不到一周時間就有70多個企業報名,由此看來『公益培訓+創業投資』的孵化模式能夠極大地調動創業者的熱情。今年,空港創新創業中心也將把招標式創投和招標式創業結合起來,招標式創投可以實現政府與企業一起投資,投資之後就有機會把一些企業遷到濱海新區來,進而實現稅收收益+投資收益的雙重收益模式;而招標式創業可以實現政府搭臺,大企業帶著小企業『跑』的模式。這樣,濱海新區乃至天津市的創新創業的環境和氛圍都將提昇到一個更高的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