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最近,津南區農口各部門深入各農業種植園區,加快設施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大經濟作物調整力度,讓有限的土地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
在津南區名洋湖農業科技園區,利用早春間隙,正開展美化、綠化園區環境工程。隨着一些農業設施的配套齊全,園區內的設施農業品質也在不斷顯現、優化。園區策劃部經理韓濤說:“一百畝的垂釣園做整體的護坡,景觀綠化要重新做,寵物園要引進一些新的動物;然後廣場要重新改造提升成婚紗攝影基地。二零一五年我們還將種植二百多畝的林木,將休閒、採摘、觀光、住宿於一體,將會有一個好的突破。”
今年,津南區把經濟農作物種植結構調整與休閒觀光農業結合起來,充分發揮津南地區“小站稻”的品牌效應打造稻耕文化景觀,通過政策扶持、資金補貼調動了農業園區和農業合作社的種植結構調整的積極性。津南名洋湖農業園區銷售部經理楊威說:“今年對鄉村遊做個提升,把咱們農副產品“小站稻”推向市場。”
今年,從津南區對農業種植結構調整發展來看,將圍繞大力發展經濟作物的佈局這條主線,將壓縮三千畝大田作物。以葡萄、瓜果、設施農業爲發展的重點。此外,今年,津南區還將擴大小站稻的種植面積,實行“旱直播”種植面積將突破六千畝,爲豐富設施觀光農業內涵和增加農民收入嵌入多重元素。津南區農技服務中心主任潘巨泉說:“通過結構調整,壓縮農作物增加經濟作物,肯定在經濟效益上要有一個相應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