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通過拼車軟件,不少車搭上互聯網的平臺起步了,但與此同時,關於拼車的爭議卻從未停止,有人說是“有償互助”,有人說是“黑車洗白”。愛“拼”能否“雙贏”?對於車主來說,仍有很長的路需要探索。
專車和拼車不是一回事
上班族李先生不久前註冊成爲拼車軟件——嘀嗒拼車的車主,在他看來,使用拼車軟件是因爲贊同這種互助精神,限號時可以搭“順風車”,利人利己,而且還節能環保,何樂而不爲?
記者體驗發現,拼車和專車在使用方法上很類似,但在車輛方面,專車需要加盟租賃公司,經過培訓再上崗,而拼車更多的是私家車;在乘客體驗方面,專車主要面向有商務、公務需求的乘客,拼車則是面向普通市民,價格約每公里1元,比出租車便宜。
爲了攬客也很“拼”
由於專車與拼車使用上並不衝突,便出現了司機、車輛“一僕多主”的狀況。司機郭師傅車內放着兩部手機,四個專車軟件、一個拼車軟件,用他的話說,“幹什麼都得講究個‘效率’。”記者暗訪發現,像郭師傅這樣裝多個專車軟件的司機不在少數。
“沒專車的活兒,就可以接拼車的,而且拼車能拉好幾個乘客,這也算資源的合理配置。”郭師傅向記者透露,目前拼車軟件剛剛開始“燒錢”,對車主和乘客都有補貼,以他使用的嘀嗒拼車爲例,每天前4單每單補貼5元,乘客給好評還有額外5元獎勵。
“安全帶”是否繫緊?
然而,乘客最關心的是安全問題。記者致電某拼車平臺客服,工作人員表示,車主和乘客在拼車之前,都需要網籤《拼車合乘協議》。記者查閱發現,其“安全責任”中寫明,“因爲車主故意或者過失產生的交通事故,由此產生的所有費用及其他損失均由甲方向乙方全額賠償,包括但不限於醫療費、誤工費、營養費等。”
平臺是“站乾地兒”了,卻把全部風險留給了司機與乘客。對此許健律師表示,近年來由拼車引起的糾紛越來越多,爭議的焦點集中在司機的賠償責任。針對拼車,許健律師建議,在目前相關法規還沒細化的背景下,車主最好購買意外傷害險、車上人員責任險等商業保險;如果想要安全出行減少糾紛,還是儘量減少拼車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