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在本市日前舉行的“文明祭掃大家談”座談會上,針對本市清明節期間時常出現的焚燒紙錢、亂放鞭炮等祭掃亂象,市社科院研究員、民俗專家羅澍偉表示:對待傳統習俗,我們要秉承“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科學準則。喪葬祭祀應迴歸簡樸的傳統,讓逝者真正迴歸自然。
羅澍偉說,古人在喪葬禮儀方面,是很簡樸的。比如,在遠古時期,生產力低下,土地資源十分寶貴,人死後“墓而不墳”,也就是掩埋後不留土爲痕,顯示出前人對自然的親近以及真正迴歸自然的理念。我們的祖先很早就提出了“事死不如事生”的主張,即:在親人的生前,恪盡孝道,讓親人享受到親情的溫暖,讓他們不留遺憾地走到人生終點,這就是所謂的“厚養薄葬”,也是最真實、最可貴的孝道。用科學的觀念對待人的生死,用文明、綠色的行動緬懷逝去的親人,是時代的要求,更是那些漸行漸遠的已故親人對我們的殷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