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三月的津城,春暖花開,萬物復甦。
55歲的和平區檔案局退休幹部熊淑萍大姐像往常一樣步行上班。因爲十多年來一直參與創建全國文明城區的資料整理工作,退休後,熊大姐接受單位返聘,繼續通過手中的各種資料關心着和平區的大事小情,關注文明創建成了她的一個習慣。得知和平區第四次蟬聯全國文明城區榮譽稱號,熊大姐高興極了。
熊大姐的習慣,是歷屆和平區管理者們肩頭的責任,也是他們案頭工作的重中之重。從2005年第一次獲得全國文明城區的稱號,該區始終堅持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區爲載體,推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各項事業全面進步,使面積只有9.98平方公里的和平區成爲寸土寸金的商業金融區、日臻完善的高端服務區、底蘊豐厚的人文教育區,更成爲百姓宜居的和諧文明城區。
2014年10月,“全國文明城區”測評檢查啓動,三年一度的城市“大考”拉開序幕。2014年版《全國文明城區測評體系》,分爲39個指標、93個測評內容、227個測評標準,包括廉潔高效的政務環境、民主公正的法治環境、公平誠信的市場環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環境、有利於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社會文化環境、舒適便利的生活環境、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環境等11個測評項目,內容豐富,覆蓋面廣,涵蓋了社會的方方面面。
面對如此龐大的系統工程,區委、區政府明確提出,要把創建全國文明城區作爲推進全區發展的戰略性和根本性大事,舉全區之力、聚全區之智,不自滿、不懈怠、不鬆勁,一以貫之,鍥而不捨。他們把創建全國文明城區列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寫入區委工作意見和政府工作報告,納入全區目標考覈體系和領導班子、領導幹部的考覈內容,各責任單位簽訂《創建全國文明城區目標責任書》,實行問責制。他們成立了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充實了檔案組、資料組等10個專業工作組和6個屬地指揮部,各級黨政“一把手”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每半年開展一次專項督導工作,形成了區委領導、區文明委指導協調、成員單位分工負責、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該區堅持把創建全國文明城區作爲最大的民心工程,每年把70%以上的公共財力投向民計民生,竭力爲羣衆辦實事、解難題,改善生活環境,方便羣衆生活。始建於上世紀20年代的民園體育場“華麗轉身”;五大道歷史風貌建築區提升改造,“洋樓遊”帶動“天津熱”;曾經被視作“髒亂差”的綿陽道地區,如今“脫胎換骨”變成亮點社區;還有古物市場瀋陽道地區的清理整治……不同重點不同側面相互促進,相互推動,不僅增強了各項工作實效,而且提高了創建水平。
該區通過創建帶動全局的作用得到了充分體現:促進了經濟迅猛發展。2014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70億元,增長12%;完成區級財政收入77.16億元,增長26.2%,稅收超億元商務樓宇達到26座,入駐國內外500強企業達到95家;提升了市容環境。被評爲國家衛生區、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範區;提升了文化服務功能。2013年被評爲首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示範區”;提高了社區管理水平。2014年被確認爲“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
微微春雨,潤物無聲。隨着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猶如縷縷春風吹進每位和平人的心中,成爲價值座標,社會新風尚,引領城市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