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3月31日,亞投行創始成員國申請截止期畫上句號。截至3月31日18時,提出申請以意向創始成員國身份加入亞投行的國家總數已達46個。亞投行受到“熱捧”的現象也引起各國的普遍關注
瑞士:助力亞洲經濟可持續發展
瑞士聯邦政府認爲,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有潛力成爲國際金融體系中一個新生的重要組成部分,並在亞洲急需的基礎設施建設融資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進而促進亞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瑞士加入亞投行將使其在這個新的投資銀行中獲得有利位置,並有助於加強瑞士與中國乃至整個亞洲的關係。
瑞士聯邦副主席兼經濟部長約翰·施奈德·阿曼表示,亞投行總體上同世界銀行(世行)和亞洲開發銀行(亞行)是互補關係,但在某些項目上也許會出現競爭。這也並非壞事,有助於提高效率。
奧地利:亞洲市場頗具吸引力
奧地利企業家紛紛表示,奧地利與中國經貿合作的不斷深化和擴展,讓奧地利企業愈發重視亞洲市場。在歐元區經濟復甦緩慢的背景下,亞洲市場對奧地利經濟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現在,越來越多的奧地利企業開始在亞洲尋找新機遇,特別是基礎設施建設行業的相關企業,希望抓住亞洲基礎設施建設的巨大市場潛力。
當地專家分析認爲,對於歐洲而言,能夠積極參與亞洲的經濟發展,推動國際金融體系規則不斷完善,是具有積極意義的好事。
俄羅斯:國際金融中心開始東移
俄羅斯《事實與論據報》刊文指出,亞投行的成立象徵着國際金融中心開始東移,“只要看看亞投行的成員國就知道其將在國際金融市場發揮的重要作用”。
俄羅斯國民經濟與公共管理科學院教授弗拉季斯拉夫·金科認爲,亞投行將形成巨大的推動力,促進區域內鐵路、公路運輸和通信領域的快速發展。俄羅斯財政部國際關係司負責人安德烈·博卡列夫指出,俄羅斯參加亞投行與其他歐洲國家有所不同,因爲部分基礎設施項目可能“落地”在俄境內。俄科學院遠東所副所長安德烈·奧斯特洛夫斯基表示,該項目對促進俄經濟發展相當正面。
英國:加入亞投行帶來投資機會
英財政大臣奧斯本表示,在創始階段加入亞投行,可以爲英國和亞洲創造無可比擬的發展機會。
英國《金融時報》刊文指出,中國發起亞投行這一多邊投資機構能夠解決亞洲基礎設施瓶頸,減少基建項目投資的政治色彩,同時更好地促進亞洲地區經濟發展。
英國路透社文章認爲,當前在亞洲基礎設施市場上,中國擁有大量的產能和資金,“一帶一路”沿線各國有着龐大的基礎建設投資需求,亞投行很好地將兩者的需求對接起來。超出預期數量的國家加入亞投行,一方面說明亞投行本身反映出了各方共同的經濟增長目標,另一方面也凸顯亞洲經濟體和新興市場國家在全球經濟格局中的地位不斷提升。
法國:體現中國注重多邊合作
隨着亞投行創始成員國的申請告一段落,法國當地媒體與業界人士亦將目光投向了亞投行下一步的正式籌辦進程。
法國經濟部的一位官員表示,亞投行的內部運行結構值得期待,他關注的問題包括決定各國投票權的亞投行董事會股權結構分配問題,副行長人選及亞投行歐洲辦事處的選址等。他同時稱,中國正以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形象”出現在世界舞臺上,他對中國在未來能夠協調好亞投行內部運行的相關事務“充滿信心”。
德國:加入亞投行具有戰略意義
德國經濟界對其政府宣佈加入亞投行表示歡迎。德國財政部長朔伊布勒表示,我們希望藉助德國的經驗,與國際機構共同合作,幫助亞投行這一新的銀行獲得高標準的國際聲譽。德國聯邦工業聯合會(BDI)管理層成員斯特凡·邁爾表示,亞投行的設立是邁向正確方向的堅定一步。德國作爲創始成員國參與其中十分有意義。德國作爲出口大國,在亞投行中擁有話語權具有戰略意義。
從德國工業界的角度來看,亞投行與現有的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互相補充。相關人士認爲,亞太地區是世界最重要的經濟增長區,未來數十年內也將如此。亞洲城市化進程持續加快是大趨勢,可持續建設基礎設施是進一步投資的重心。因此,交通和運輸設施擴建和可持續能源供應是該地區未來經濟發展的巨大動力。
日本:錯失加入亞投行良機
日本多家新聞媒體連日發表文章,批評日本政府在參加亞投行問題上既缺乏戰略眼光,又判斷失誤,完全沒有推測到英、法、德乃至澳大利亞、韓國等國爭相加入亞投行,致使日本落到孤家寡人的地步。
“東京新聞”發表社論指出,一切跟隨美國的時代應該結束,日本政府應儘快作出決斷,早日加入亞投行,這對維持日本在亞洲的影響力具有重要意義。日本專家學者認爲,日本的擔心毫無必要,亞投行已經表明要與亞洲開發銀行和世行合作。近50個國家組成的亞投行在基礎設施投資方面會制定出更合理的規則。
據日本媒體報道,近期,各大企業、經濟團體和著名經濟界人士紛紛建言日本政府順應潮流,加入亞投行,以確保日本企業在亞洲投資市場的影響力。
美國:亞投行是應運而生
中國發起成立亞投行,得到包括美國歐洲盟友在內的諸多國家積極響應,這印證了一句中國古話:得道多助。這裏的“道”就是普遍存在的發展需求。
此間有輿論指出,美國未曾預料一些與美國關係密切的歐洲盟友會義無反顧地加入亞投行。讓美國政府深感頭疼的,並非亞投行無法企及美國所說的高標準,實質原因是亞投行不像世界銀行一樣由美國掌控,也不像亞洲開發銀行一樣由其盟友日本把持。
分析指出,亞投行獲得近50個國家和地區積極響應,動力來自全球普遍存在的發展需求和多邊金融機制的欠缺。這是應時應勢之舉,彌補了全球治理機制上的空白。
澳大利亞:加入亞投行是正確決定
澳大利亞輿論認爲,澳政府雖然反覆權衡,但最終作出了正確的決策。中國是澳大利亞最大貿易伙伴,最大的出口市場以及最大進口來源國。中澳日益緊密的雙邊經貿合作爲雙方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