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陽春三月,春回大地,武清區給“京津綠肺”再“加氧”。通道綠化工程、成片林地綠化工程、河道綠化工程、經濟林綠化工程、村莊綠化工程全面推進;農田林網綠化工程、以圃代綠綠化工程、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和生態林撫育管護工程加快建設。2015年,該區規劃造林總面積10萬畝,植樹629萬株,佔全市造林面積的近20%,一個佈局合理、功能齊備、管理高效的林業生態環境體系正在加快形成。
自2010年以來,武清區按照“兩帶、三網、五園、多點輻射”綠化空間佈局,累計造林25.3萬畝,植樹1595萬株,總計林地面積82.2萬畝、各種林木株數3860.58萬株,林木覆蓋率由29.1%提高到35%。預計到今年底,該區林木覆蓋率將達到37%,居全市平原區縣前列。
在綠化造林中,該區着力由農村粗放模式造林向城市園林綠化方向發展。以前,速生楊種植比例高達95%以上,樹種單一,病蟲害多發,影響成活率。爲此,該區選擇毛白楊、白蠟等鄉土樹種栽植,配植國槐、刺槐、垂柳、海棠等觀賞性樹種,以多樹種帶狀混交方式栽植,以大片綠林與景觀林相結合的方式增強了觀賞性。該區還在京津塘高速公路兩側採取了三層種植結構——突出色彩變化的花灌木層、突出樹形變化的亞喬木層、突出高大的背景林層,在防塵降噪、涵養水源的同時,使沿途樹木景色更美,讓人彷彿進入城市帶狀公園。
在發展生態林的同時,大力發展經濟林、觀賞林。去冬今春,該區完成林業土地流轉5萬畝以上,栽種了大片的經濟林、觀賞林,其中建成了河西務鎮櫻桃園、黃花店鎮梨園、南蔡村鎮葡萄園,讓生態與效益實現雙贏。汊沽港鎮突出“桃文化”,打造了佔地萬畝的津溪桃源。目前一期工程已具雛形,4月中旬將舉辦首屆桃花節,10萬株桃樹爲京津市民提供了踏青賞花好去處。爲確保植樹造林效果,該區選擇專業綠化隊伍施工,林業部門組成綠化工作小組提供科技指導。在後期的管理上,創新提出了“利用林下資源發展多種經營”工作思路,由具有資質的專業綠化公司經營管理環城生態林、路網林帶等林地,利用發展林下種植養殖的利潤來反哺苗木管護費用。
地綠也要水清,讓大綠更加立體。2012年至2014年底,該區分兩期完成了北運河郊野公園建設,累計投資10億餘元,對北運河八孔閘至津冀交界段近40公里的河道進行了治理,並沿線打造了北運河休閒旅遊驛站、濱水綠道、中藥文化園、百花園、津北森林公園等節點,使北運河這條武清的母親河重新煥發了生機。去年,該區還投入7億餘元進行清水河道工程,提升域內水體環境。以北運河爲主軸,龍鳳河、龍鳳河故道及城區東部水系組成的武清環城水系已初具規模,今年新城內外生態水系也將全部貫通。
今年8月,第三屆中國綠化博覽會將在武清舉辦。爲此,該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高標準、高質量、高水平打造綠博園。綠博園分爲北部展園區和南部環湖景區兩大區域,綠化和水系面積佔園區總面積的80%以上。南部環湖景區依託南湖生態資源,包括濱湖度假區、主展館區、遊船體驗區、綠色科普區、溼地觀賞區、水街風情區等部分;北部展園區整體形態猶如由南湖長出的“生命之樹”,綠博之徑是根莖,主次路是枝杈,猶如片片綠葉的就是全國48個參展單位展園。據介紹,綠博園今年5月底將基本建成,8月綠博會開幕後正式對市民開放,市民不出家門就可欣賞到全國各地的特色景觀。
從北京到天津,碧水藍天看武清。作爲全市唯一入選全國首批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的區縣,通過大綠建設,該區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百姓環境生活質量不斷提高,打造出了一張“京津之間生態高地”的綠色名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今年1至2月份,該區完成引資到位額106億元,新引進北京企業240餘家。截至目前,落戶武清區的世界500強投資項目累計已達30多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