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很多時候,呂潔也說不清楚自己的身份。
她是上海長寧區公安局北新涇派出所新涇五村小區的一名社區民警,但從警17年來,她卻總是乾著『份外』事兒——背腿腳不便的老太太上下樓梯,為刑滿釋放人員找工作,幫吸毒回歸人員恢復駕照,就連小區租戶吵鬧、居民房子漏水這些事兒,她也去處理。
『呂潔師傅』是老百姓對這個年輕女警的稱呼。他們並不知道,這個眉清目秀的上海女孩,曾獲全國『最美警察』稱號、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而她服務的對象,多是吸毒回歸人員和刑釋解教人員。
新涇五村社區警務站裡,布置溫馨,牆上貼滿了各種照片。有參加社區活動的,有刑釋解教人員找到新工作的,還有吸毒回歸人員一家團聚的。呂潔不願意提起自己獲得過的榮譽,『我就一普通民警,沒什麼』。
『回歸圈』裡的『大姐大』
在剛從特警隊轉至派出所的民警鄭白眼中,身材嬌小的『呂潔師傅』絕不普通,『她就是那個很厲害的呂潔』。早在特警隊時,鄭白就聽說過呂潔。
給呂潔當了3個月的徒弟,鄭白見過好多『非本社區』、『非上海戶籍』的人來找她。這些人的行事風格頗為統一:從小區入口處一路喊著『呂潔』的名字衝進社區警務室。而呂潔此前壓根兒不認識這些人。
一名孕婦挺著大肚子,驅車20公裡來找呂潔,說是要給丈夫辦駕照。她丈夫3年前因為毒駕(指未戒斷毒癮的患者和正在使用毒品的駕駛員駕駛機動車的行為——記者注)被注銷駕照,強制戒毒期滿後,已堅持兩年未復吸,警方尿液抽檢未查出毒物。
按規定,他已滿足恢復駕照的要求。『兩年未再吸毒』的證明,應當由戶籍所在地派出所出具,但在過去的兩年多時間裡,他始終待在上海,其戶籍地派出所無法出具證明。
拖了幾個月後,眼看自己即將臨盆,妻子忍不住了。她來找『名氣很大』的呂潔。
在長寧區的『回歸圈』,呂潔是當之無愧的『大姐大』。她的『厲害』不是有多強的擒拿格斗技能,而是用一顆真心,換取吸毒回歸者和刑釋解教者的『將心比心』。
北新涇派出所管轄區域內的149個在冊吸毒對象都是她的『朋友』,除此之外,這些吸毒對象的『朋友』也說自己是呂潔的朋友。她在擔任社區民警工作外,還兼任派出所禁毒專管員。
那個孕婦沒有找錯人。雖然完全不認識這個孕婦,但呂潔還是硬著頭皮去碰了這個『吸毒回歸人員駕照第一案』。她到派出所、長寧公安分局幫回歸人員查找檔案,電話聯系其戶籍所在地派出所,聯系他所居住社區的民警,查找駕照申領的相關規定等等,最終在合法合規的情況下,解決了駕照問題。
一次次為『回歸者』向上級打報告
17年的從警生涯裡,呂潔辦過最大的一件事,恐怕要數把強制戒毒人員從強戒所『撈』出來了。
那是一個29歲、與父母決裂的強制戒毒人員。他的母親哆嗦著來找呂潔,一開口,就提了一個有些非分的要求——讓她的兒子離開強戒所回家。
家裡的情況,聽上去比正在接受強制戒毒的兒子更糟一些。因為舉報兒子吸毒,母親被兒子當做仇人,不相往來。兒媳婦也因為丈夫吸毒,帶著還沒上幼兒園的孩子回了娘家。後來,身患紅斑狼瘡的兒媳婦兩度被醫院下達病危通知,孩子一度找不到爹媽。
『如果兒子不能出來,我們這個家就要散了。』老婦哭著說。這是呂潔最受不了的情形——她怕別人在她面前掉眼淚,她答應『試試』。
她先去老人所在的社區,找社區民警、居民、親屬了解情況,在確定情況屬實,並作出『社區戒毒對其有促進作用』的判斷後,向上級部門請示匯報。
此後,她又去強戒所了解情況,考察戒毒者本人的表現。在所有『考察』都通過的情況下,她又一次向上級請示『能否社區戒毒』。
如今,這個小伙兒已經『出來』一年多了,每月定期尿檢和不定期抽檢均未查出毒物。『他原來吸的是冰毒,是最難戒的一種毒品。現在好了,一年多沒有復吸。』呂潔說。
據北新涇派出所統計,截至目前,轄區在冊吸毒人員一年內復吸率為零,失控吸毒人員為零;5年內在冊刑釋解教人員共107人,這些人的戶口申報、安置就業、落實幫教率均為100%,2012年以來每年統計的5年內重犯率均為零。
給『回歸者』找工作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
對呂潔來說,最困難的事,莫過於給表現不錯、重犯可能性極低的『回歸者』找工作。
給一名『回歸者』安排工作,在當了十餘年禁毒社工的隋海渤眼裡,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在與呂潔合作的十多年裡,這個女警對回歸人員的『好』,令他稱道不已,『有一個強戒所出來的,已經在一個小區看了5年車棚了;一個勞教解教的,在一個小區打掃衛生6年了』。
這些『回歸者』,無論是看車棚,還是做保安,都乾得穩穩當當。他們工作時間越久,呂潔心裡越高興,『有他們在,我下次還能再找那些接手單位開口;如果牌子做砸了,以後就等於少了一條出路』。
因為這個原因,每次給『回歸者』介紹工作呂潔都相當謹慎,只有那些『把得住』的人,纔能有機會得到工作。這批人,在工作單位那裡,就是呂潔的『牌子』和『門面』。
她曾給一個『十進宮』、出獄時已經59歲的慣犯安排了看管自行車棚的工作。這個人的例子,後來成為呂潔最閃光的一張『名片』——多次因盜竊入獄的他,憑著看車棚的本領,在退休前甚至評上了優秀員工。
最近,呂潔正想辦法給一名吸毒『回歸者』找工作,『很難很難』。『你們記者能不能呼吁一下,希望社會多給他們一次機會。他們會乾得很好。』呂潔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