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清明前後,寶坻區各墓園迎來清明祭掃的高峯,人們手捧鮮花、祭品等前往公墓緬懷親人、寄託哀思,與以往相比,今年的清明節多了一份“綠意”,越來越多人們開始採用較爲環保的方式祭奠先人。
4月5日上午,記者在周良街道祥泰寢園看到,寢園四周懸掛了“環保情繫你我他,文明祭掃靠大家”、“文明低碳祭掃,共創平安清明”等文明標語。很多墓碑前,前來祭祀的親屬都在香爐裏燃香,擺放上鮮花來寄託對親人的思念之情,讓墓地顯得更加莊嚴肅穆。寢園管理人員崔浩告訴記者,每年清明節期間是祭祀高峯,每天平均人流量有近千人。今年燃放鞭炮的人羣明顯減少了,鮮花祭掃的人羣佔到了掃墓總人數的約七成。

王育茜和家人是從北京回返回老家來祭奠已故的親人,今年他們選擇了鮮花、水果的形式祭拜。王育茜說:“清明祭祀到先人墓前獻上一束花,更能表達思念的心情,比燒紙更有價值。祭奠完畢後,水果、點心等祭品還可以帶回家,既環保又不浪費。”許多前來祭祀的人們也紛紛表示,隨着時代進步,社會發展,人們的祭掃觀念也要與時俱進,用鮮花代替紙錢祭拜先人,更加環保文明。
來自周良街道水苑小區的田沛新帶着一束菊花來祭奠已故的爺爺,他說:“燃放爆竹、焚香燒紙是傳統陋習,污染環境,也存在安全隱患。用鮮花擺同樣能表達思念之情,而且十分美觀。”

據崔浩介紹,祥泰寢園建於2008年,是爲周良街道故人提供安葬骨灰的公益性公墓,目前已有墓穴2936個,不僅有利於集約土地,更是倡導羣衆文明祭祀。今年,寢園在醒目位置懸掛橫幅提醒祭祀人員不要燃放鞭炮,針對焚燒紙錢的人羣,還修建了焚燒亭,準備了焚燒桶,祭祀人員可集中焚燒攜帶來的祭祀用品,儘量保證祭掃環境乾淨整潔,避免了零星散亂的焚燒帶來的污染和安全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