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俗話說,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津南區葛沽鎮53歲的張汝鳳卻四年來無微不至地照顧癱瘓的再婚丈夫郭春華,用真愛詮釋了夫妻真情。
“我想和她多過些年,我們夫妻根本就沒有過夠。”這是今年60歲的郭春華躺在病牀上說的話。他無法自由行動,曾被醫生宣判爲“死刑”,最好的結果也不過是成爲植物人,是他的再婚妻子張汝鳳用四年多的真愛和辛勞爲他創造了生命奇蹟———如今他已經可以說話,活動手臂、大腿了。
郭春華、張汝鳳都曾有過一段失敗的婚姻,相似的經歷讓他們更加懂得真情的可貴。2000年11月,兩人喜結連理。婚後,夫妻互敬互助恩愛有加,家庭幸福美滿。張汝鳳說:“我和他談了幾年戀愛後,覺得他是個過日子的人,兩人就領證了。身爲工程師的他不但對我好,對家人也好,是個既有上進心又顧家的男人。”說起丈夫,張汝鳳滿臉的自豪。
二人結婚時,張汝鳳把10歲的兒子帶在了身邊,郭春華對孩子視如己出,呵護有加,這讓張汝鳳感到無比的欣慰。“他對我兒子可好了,比親生父親還好,什麼事都把兒子想到頭一個。”
就這樣,張汝鳳一家三口快樂地生活了11年。2011年3月,厄運突然降臨到了這個家庭,郭春華在回家的路上不幸遭遇車禍,造成脊椎第二、三、四節截癱,當時大夫說已經沒有搶救的價值了,讓家屬放棄治療。張汝鳳說:“當時看他那樣子,就想不管怎樣把他救過來,哪怕有口氣也行。大夫說即使救過來,最好的結果也是廢人,我說那也得救。”
在重症監護病房,張汝鳳在28天的不安與焦急的守候中盼來了丈夫的甦醒,但這時的郭春華已經四肢癱瘓,生活無法自理。爲了給丈夫治病,張汝鳳把家裏的房子賣了,連兒子結婚的錢也都用上了。在醫院的那些日子裏,她24小時守候在丈夫身邊,實在累了就在地上躺會兒。張汝鳳說:“他那時24小時輸液,我得一個勁兒盯着,生怕有什麼閃失。”
郭春華在重症監護病房一住就是兩個月,張汝鳳不離不棄,無微不至地照顧着他。丈夫昏迷時,她就不厭其煩地爲丈夫講述兩人之前的事情;丈夫無法進食時,她就把食物嚼碎了嘴對嘴地喂他。夫妻倆的真情感動了醫院的醫護人員,護士也主動向她傳授相關醫護知識,節省他們的治療費用。張汝鳳說:“那時的他就像個孩子,吃什麼都得嚼完再餵給他。爲了讓他得到鍛鍊,我跪在牀上,按照大夫所教方法爲他活動身體,慢慢地他的腿能動了,手也能動了。大夫們都說我爲丈夫創造了奇蹟,大家都送他外號叫郭堅強,管我叫張頑固。”
張汝鳳把萬般的恩愛化作百般的呵護。出院後,爲了防止丈夫長褥瘡,她每隔兩個小時都要給體重140斤重的丈夫翻一次身,這對於身高不足一米六,體重不到90斤的她來說,是相當吃力的,每次給丈夫翻完身她都累得氣喘吁吁。郭春華的大小便已經失禁,導尿管要終身攜帶,爲了防止尿路感染每月要更換一次導尿管,每月還要清洗膀胱七次,張汝鳳沒有能力搬動癱瘓的丈夫去醫院換導尿管,她就自學起護理。她一次次跑到醫院,向護士們學習換尿管,如今她換導尿管的水平並不比專業的護士差了。她說:“大家都叫我‘張大夫’了,什麼尿管、尿袋我都會換。”
在照顧丈夫的四年中,張汝鳳成了“按摩師”、“理髮師”和“護理專家”。四年來,她沒日沒夜地操勞,從沒有過半句怨言,她用柔弱的肩膀爲丈夫築起了溫暖的港灣,也爲丈夫創造了奇蹟,如今郭春華已經可以清晰地說話,也能活動手臂和大腿了。
妻子的辛苦郭春華看在眼裏,疼在心上,他認爲感謝妻子最好的方式就是好好地活着,珍惜現在。“20多年了,她伺候我,照顧我。我現在特別感激她,我儘量地能恢復好一點,回報她。”
從植物人到能清晰說話,再到能活動手臂、大腿,郭春華在妻子的真情中創造着生命的奇蹟,也在社會各界的關懷下重燃了生活的信心。爲了回報社會,讓愛傳遞,他簽訂了遺體捐獻志願書。他說:“國家、政府在我最困難的時候給予幫助,我現在唯一的方式就是把我能捐贈的器官都捐贈出去,多救幾個人。”
“愛是你我,用心交織的生活,愛是你我,在患難之中不變的承諾。”這是張汝鳳郭春華夫妻的真實寫照。張汝鳳說,只要人在,就有希望,只要生活繼續,就要勇敢面對。“半路夫妻也好,原配也好,真愛最重要。丈夫能活着就有希望,只要他在,我就會勇敢地陪着他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