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在北辰區普東街萬科新城社區,認領“學雷鋒志願服務崗”活動已經開展兩年,成爲該社區的一大亮點,志願者隊伍在居民的廣泛參與下不斷壯大。然而,在這支隊伍中,提起劉栓、李春華組成的學雷鋒志願者家庭,沒有人不爲他們挑起大拇哥。夫妻二人夫唱婦隨、甘於奉獻、團結互助、關愛鄰里,總是把別人家的困難事當成自己家的事來解決,收穫了社區居民的信任和讚揚。
“栓哥,我上午想去趟超市,方便帶我到車站嗎?”“栓哥,我家自行車沒有氣了,借我打氣筒用一下。”“栓哥,這幾天我們要出趟遠門,院子裏的花花草草還得麻煩您給照看一下。”在萬科新城社區,誰家遇到了困難事都愛找劉栓、李春華夫妻倆幫忙,他們二人待人熱情,真誠厚道,面對來家裏尋求幫助的鄰居們,從來都是一句“沒問題,您放心吧”,就像給大家吃了一顆定心丸,不計較得失地爲羣衆付出,被居民們親切地喚作栓哥、栓嫂,是社區裏公認的“活雷鋒”。
今年87歲的袁奶奶是劉栓家的老鄰居了,自從劉栓搬到社區,袁奶奶就成了夫妻二人的“首席”照顧對象,先後兩次骨折臥牀養病都是夫妻倆到家中精心照顧直到康復痊癒。2011年,袁奶奶不慎摔跤造成骨折,根本無法下牀走路,細心的李春華注意到袁奶奶沒有按例經過他家窗前去散步,開始擔心起來,趕忙和劉栓來到袁奶奶家,這才知道了實情。由於兒女工作忙不能每天陪在老人身邊照顧,李春華急在心裏,當即決定親自照顧老人。買菜、做飯、洗衣服,陪老人聊天解悶,夫妻倆很自然地承擔起了做兒女的義務。一天三頓飯,李春華總是準時把熱乎乎的飯菜送到老人家中去,換着花樣補充營養。考慮到老人牙口不好,李春華就把煮好的蘋果、梨等剁成泥餵給她。因爲摔折了胳膊,袁奶奶行動不便,大小便不能自理,劉栓就一次一次不厭其煩地給予清理、照顧。爲了緩解老人的疼痛感,夫妻二人經常在老人家中表演節目,唱歌、吹樂器,陪老人說話,等到兒女們回來,才肯放心地離開,就這樣照顧了老人兩個月直到痊癒。去年,袁奶奶又一次骨折,夫妻二人依舊不離左右,照顧起來更精心了。袁奶奶經常對鄰居們說:“劉栓這兩口子總是處處想着我惦着我,比我親兒子、親閨女還親,和他們做鄰居真是我的福分。”不僅是袁奶奶,社區裏的空巢老人幾乎都得到過他們的照顧,逢年過節,劉栓夫婦總是給老人們送去可口的飯菜、節日佳品、營養品等,當自家人一樣悉心照看。
多年來,夫婦二人學習雷鋒樂於助人的精神,堅持義務爲社區奉獻,爲居民服務,只要大家有需要,他們總是隨叫隨到。不僅如此,看見別人遇到困難,劉栓總是主動上前幫一把。前不久,鄰居把自家鑰匙弄丟了,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在社區到處尋找,劉栓看見後,不顧天氣寒冷,立即幫助鄰居分頭尋找,直到手被凍僵,手電筒沒有了電才作罷;一次出去買菜,劉栓看見社區陳大爺摔倒在路中央不能動彈,情急之下扶起陳大爺就去了醫院,一直陪護到家人到來才默默離開。如今,幫助居民照顧家裏的寵物,給鄰居家的菜園澆水施肥,下雨幫鄰居收衣服,幫助別人維修家用電器……已經成了夫妻倆司空見慣的日常工作了,用李春華的話講,“少了這些還真覺得日子過得沒意思了。”
2012年,萬達新城社區居委會授予劉栓和李春華學雷鋒志願者稱號並在門上掛牌。劉栓的鄰居鄭先生告訴記者:“我們社區是個大家庭,栓哥和栓嫂總是特別熱心地幫助我們,就像大家長一樣,所以大家遇到麻煩事都喜歡找他們,他們一到事情準成。”
常常有人問夫妻倆這麼愛幫助別人也得不到任何好處,圖什麼呢。李春華聽了卻笑着說:“雷鋒精神是要用實際行動傳承下去的,大家走在一起就是緣分,我們主動幫助就能給予對方精神的安慰,解燃眉之急,自己也能分享到生活的樂趣,我們就很滿足了。”平凡的小事彰顯出人性的真善美,感動着人們的心靈,夫婦倆就這樣以他們的行動帶動了身邊更多的人甘於奉獻、樂於助人,主動參與到學雷鋒志願者的隊伍中來,充實了萬科新城社區學雷鋒志願者服務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