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今年,武清區高村鎮的李老村在保證傳統瓜菜種植品質的基礎上,擴大了鮮食玉米的種植面積,鮮食玉米不光效益高,秸稈還可以做青儲飼料,減少了秸稈還田的成本。同時他們還採用大拱膜、小拱膜和地膜三種栽培模式控制玉米的生長溫度,以達到錯峯上市的目的。李老村黨支部書記紀會軍說:“咱們這種膜屬於中等小拱棚,它的優勢就是空間大、溫度高,能夠比這邊的這種小拱膜提前上市五六天,這小拱膜比那邊的地膜的也能提前上市五六天,這就是爲了錯開茬口,以免市場積壓之後價格波動。”
據瞭解,今年春播期間,高村鎮計劃完成農業結構調整一千兩百畝,目前已建成栽植有海棠、國槐等高檔苗木園三百八十畝,種植全株玉米八百二十畝,新增蔬菜、瓜類等經濟作物三千三百畝,進一步增加種植戶的經濟效益。高村鎮農辦主任張兵說:“爲什麼我們今年鮮食玉米比去年多兩千畝,這個相對來說比瓜菜省事兒,像菜結一天就得摘,還得往菜市場送,它這個下來以後差不多一次性就批發走了,秸稈又賣點兒錢,這效益也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