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李克強總理在近日召開的一季度經濟形勢座談會上再次敦促“提網速”“降網費”,在一個多月前的3月5日,總理也曾就“網速”問題作出相似的表態。他在參加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的經濟、農業界聯組討論時說,自己到一些國家訪問時發現,“有些發展中國家的網速都比北京快”。
“我們的流量費太高了”、“中國的信息基礎設施之落後,我們自己都很難想象!”……百姓最關心的寬帶服務問題,被李克強總理數次“點名”。
一直以來,“網速慢”“網費貴”早被社會廣泛詬病,“提網速”“降網費”的呼聲此起彼伏。面對種種現實情況,監管機構和三大運營商先後採取了一系列舉措踐行提速降費的承諾:國家發改委啓動反壟斷調查,要求電信等營運部門提高互聯網服務質量、降低互聯網接入收費;工信部在全國範圍內啓動“寬帶普及提速工程”等。
即便如此,網速慢、資費貴等難題仍然待解。早有市場人士提醒,讓以營利爲目的的三大運營商自降收費,無異於“虎口拔牙”。由此來看,提速降費不能完全依賴於三大運營商的自覺“割肉”,而是需要多方參與的一場利益博弈。
網絡速度在世界上沒有優勢,價格卻拔得頭籌,這種消費與享受不成正比的現象,根本原因在於國有運營商壟斷了市場。
對此,發改委等相關管理部門,有必要將壟斷調查進行到底,將監管的利劍高高舉起,讓運營商用實際行動兌現“進一步降低收費”的承諾。
其實,對於運營商本身而言,撇開壟斷的優勢,提網速、降網費無疑也是其長期的戰略需求。
據瞭解,目前我國網民達到6.4億。有網民大呼“網民都6億了,網速還不提,網費還不降嗎”?
網民數量對運營商來說有明顯的規模效應,用戶越多,每個用戶的建設成本和運營成本就會較低,因此網絡建設費用和運營費用也有所下降。
面對大規模的用戶需求,傳統運營商也要探索改變,不斷向綜合信息服務提供商轉型。互聯網接入業務的提供能力和互聯網用戶的規模,關係到運營商未來的生存和發展,而提速、降費是吸納用戶的有效手段。
如今,我國正在大步踏入信息社會,寬帶服務已經逐步滲入到經濟、社會和生活的各個領域,“互聯網+”重構着各個行業,基礎網絡的完善成爲經濟社會快捷高效運行的堅強支撐。“來勢洶洶”的信息化浪潮,讓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勢在必行,其中,“提網速”“降網費”更是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的“加速器”。
這不僅需要運營商根據目前市場發展變化升級技術、改造設備、拓展空間,還需要有關部門加快協調,儘快出臺“提網速”“降網費”的有效措施,推進信息產業進入發展快車道,讓政府、企業和消費者實現互利互惠。
李克強總理在座談會上“把脈”中國經濟並首次提出一個判斷:現在中國經濟正處在“銜接期”,一些傳統的支撐力量正在消退,與此同時,一些新的力量則在成長,新業態新產業呈爆發式成長。但目前新舊產業與動力轉換還沒有銜接到位。
寬帶服務是未來新經濟增長點的基礎,作爲微觀經濟的一環,也是夯實深化改革基礎。從“提網速”“降網費”這些接地氣的小事着手,打破既有利益鏈條,按照市場經濟原則辦事,讓市場充分競爭,進一步開闢拉動內需的新路徑,能夠讓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和成效。只有讓利於民、才能讓老百姓體會到實實在在的改革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