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5年4月21日,習近平主席在巴基斯坦議會的演講中說道:
中華民族歷來愛好和平。中國人在兩千多年前就認識到“國雖大,好戰必亡”的道理。中國人民崇尚“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中國不認同“國強必霸論”。走和平發展道路,對中國有利,對亞洲有利,對世界也有利,任何力量都不能動搖中國和平發展的信念。中國堅持不干涉別國內政原則,不會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人,即使再強大也永遠不稱霸。
“國雖大,好戰必亡”體現了中國人民“以和爲貴”的精神,習大大也多次論及,比如2014年5月15日在中國國際友好大會暨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成立60週年紀念活動上的講話,習近平主席說:
在5000多年的文明發展中,中華民族一直追求和傳承着和平、和睦、和諧的堅定理念。以和爲貴,與人爲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等理念在中國代代相傳,深深植根於中國人的精神中,深深體現在中國人的行爲上。中國的先人早就知道“國雖大,好戰必亡”。
(一)中和式文明
上一篇“學習經典”,我們講到,中華文明,從發展方式上來講,呈現爲一種“中和式文明”。
中和,是中國文化的重要概念。中,就是恰好適中、恰當其位,就是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和,就是和睦協調、以和爲貴;中和,就是守中致和、就是中正仁和。
儒家經典《中庸》稱:“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倘若達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能各在其位,萬物便能健康生長。所以說,“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懂得恰當守中的適度原則,擁有和氣致祥的安和力量,無論是面向自然、還是面對社會、還是安邦治國、還是調和世界,都是守住了根本大道。
這種追求中正而不求過猛過激的處世標準、這種崇尚和諧而不尚獨強獨霸的精神守則,會讓我們這個秉持着“以和爲貴”的民族,在世界激流的鉅變涌動中不去劍走偏鋒地異軍突起,但是,在人類文明的歷史長河中能厚積薄發而穩步向前。
中正的價值準則,和平的精神理念,是仁義爲本,是忠恕爲懷。中和式文明的發展之道,從來不是銳意進取的捷徑小道、僥倖贏得一時,而是惠人惠己的康莊大道、穩定立足長遠,這就是,“天下之大本也,天下之達道也”。
(二)以和爲貴
“以和爲貴”一詞,出自《論語》,原文說的是“禮之用,和爲貴”,禮儀的使用,歸根到底是爲了以禮求和、通過禮數秩序來和諧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我們常說中華民族是“禮儀之邦”,其實禮儀規範只是外在形式,真正的內在追求是以達成和諧爲目的,“以和爲貴”纔是精神內核。
“和”的精神,融會在中國人的生命裏,體現爲三個層面的修習:
首先是自我的和諧,也就是身心和諧。“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儒家教導人們從自我的情緒入手調和自身,讓喜怒哀樂之情表達得合理適度。自我修養,養性和情,修養爲一箇中正平和的人;
其次是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也就是社會和諧。對於同道中人,要和睦相處;對於存異之人,要和而不同;對於家庭整頓,要家和萬事興;對於社會秩序,要禮樂和諧;對於國家治理,要和合偕習;對於國際相處,要和衷共濟。
第三是人與自然的和諧,也就是中國哲學思想追求的最高境界“天人合一”(詳見“學習經典”系列天人合一篇),要求人類社會與自然世界之間的協調統一。
(三)國雖大,好戰必亡
中國文化,是中和的文化、是涵容的文化,實在不是稱霸型的文化、進攻型的文化。“中”,表達着一種不擴張不過分的原則;“和”,體現着一種不好戰不爭霸的觀念。因爲從來都是以大國形象擔當世界責任的中華文明深深懂得:“國雖大,好戰必亡。”
此語出自古代兵書《司馬法》,它提醒着很有可能會洋洋得意的大國民衆:即使國家再強大,如果喜歡爭戰逐利也必然走向滅亡。
這依然是一種對適中原則、對和平理念的守護。當國大業大、兵強馬壯的時候,非我莫屬、稱王稱霸的心理優勢不免同步膨脹,進而,就會很自然地順應起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對外擴張、威脅他國,成爲順勢而爲的思維慣性。——而此時,屬於文明的力道,才真正凸顯出來。
順從慾望本能而爲,放任自流,那是動物天性的暴力遺存;
依照價值觀念而爲,約束自我,纔是人類文明的進步力量。
中華文明能成爲世界唯一留存至今的古文明,就印證着這種文明的成熟和沉穩,成熟於能夠自我約束、沉穩於懂得和平堅守。
有能力“國大好戰”,卻更有能力對自己說“國雖大,好戰必亡”,這纔是使文明源遠流長的巨大能量場;
有本事向鄰國擴張、卻更有本事讓鄰國安和,有本事把他國奴役、卻更有本事使他國信服,這纔是讓一種健康文化的本職,更是一種中正文明的本領。
這就不奇怪,爲什麼明明該是處心積慮於戰場籌謀的兵書,卻提出了反戰的主張。中國兵家,正是懷有這種“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慎用兵戈的意識,才真正具備了“上兵伐謀”的軍事智慧,才真正尊重着保家衛國的沙場勇士,才真正禮敬着世界各國的社會文明,纔是作用其中地構成了中國文化“以和爲貴”的精神風貌和中華文明守中致和的頑強生命力。
子曰“吾道一以貫之”,和,是浸潤在中華文明歷史洪流中,承前啓後而一脈傳承、古今相襲而一以貫之,在過去堅持、在今天堅定、在未來持續堅守的一種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