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津城警星”評選活動近日揭曉。公安南開分局刑偵支隊綜合室民警劉鹿光榮當選首季“津城警星”。
“光頭探長”,是公安南開分局的同事們對劉鹿的“尊稱”。其實,又有多少人知道,他這標誌性的“幽默光頭”背後,有着怎樣的酸楚與感動——13年前,在與持械歹徒搏鬥時,嫌疑人的同夥用鐵扳手重重地砸在了他頭上,顱骨骨折、7級傷殘,以及一連串可怕的、不得不長期治療的後遺症……
“我當時才30歲出頭,人生纔剛剛開始,能不斷地戰勝自我更重要。不想退休時回頭看,除了那一段(受傷的事),就是碌碌無爲。”劉鹿說。
劉鹿現在是圖偵(圖像偵查)大隊的一名探長,隨身攜帶的不再是槍,而是一個厚厚的電腦包,裏面全是各種各樣的電腦配件,用隊裏年輕刑警的話說,曾經的“拼命三郎”,現在成了“數據技術控”,有什麼新技術,他總要研究研究。
2014年底,南開警方成立圖偵工作室,劉鹿是主力探長。作爲一個新興的技術,一無指導、二無經驗,怎麼辦?“我覺得,乾圖偵,就要能出得去、坐得住、衝得上、吃得苦。因爲無論設備再先進、科技再發達,最終還是要靠人。現在我們轄區內各級單位及分局建設的路面監控探頭有數萬個,每天形成的視頻資料你可以想象。圖像都擺在那裏,問題是如何利用。現在時髦的詞兒叫‘大數據’,如何又快又好地剝繭抽絲,讓這一堆圖像中的某一幀在第一時間爲破案服務,尤其關鍵。這個活,很累,但求解的過程也讓我覺得很快樂。”
不久前,南開區連續發生3起樓道搶劫案。經過民警調查,犯罪嫌疑人異常狡猾,案件偵破一度陷入僵局。辦案單位尋求劉鹿的幫助,劉鹿深入到案發地反覆查看,將所有細節都記錄在小本子上,晚上劉鹿回到辦公室,將蒐集的所有線索都放在一起,一邊看一邊凝思……經過一夜的反覆甄別,劉鹿終於在其中找到了嫌疑人的作案規律:幾個案發現場附近都有地鐵站!據此,案件很快取得突破。
“實施抓捕行動的當天,犯罪嫌疑人換了衣服和頭髮顏色,我們都沒敢認,是‘鹿探’把他認了出來,說這個人走路姿勢很像……”共同參加抓捕的民警回憶說。爲何如此“神”?劉鹿說:“這些天我天天看他,反覆看他,對他再熟悉不過了,不看臉也能認得出了。”
現在與劉鹿同在圖偵大隊工作的李亮,提起他們的“光頭探長”,有說不完的話。“‘鹿探’來到圖偵大隊的第一天就跟我們這些年輕警察說過,‘你們有事就給我打電話,別管多晚。’我們經驗太少,一有大案就得半夜把他找回來。而且‘鹿探’一個人能解決的事從來不喊我們一塊加班,他總說‘我自己能幹的就一個人幹了,你們該談戀愛的談戀愛、該看孩子的看孩子,我這孩子大了沒什麼事了。’我們事兒多,總是請假。我有時候不好意思,想跟‘鹿探’倒個班,他總是說‘倒什麼,我就替你值了,你有事就忙去吧。’”
“我沒事,值班我來。你們有事忙去吧。”這樣的口頭禪,讓每一個“後來人”倍感溫暖——傳、幫、帶,這些點滴“情誼”凝聚在一起,就是難得的正能量,是迎難而上的拳頭,是無往不勝的戰鬥力!
在嘉陵道現場,記者採訪結束行將離開時,已是下午4時。一個身着便服的中年女子走到了劉鹿的身邊,用手輕輕地敲了一下劉鹿的後背,輕聲地說了一句:“還沒吃午飯吧。給你帶了點,還熱着……”
這個同樣滿身疲憊的女人,是劉鹿的妻子許豔莉,她是公安南開分局廣開派出所一位民警,昨夜剛值完通宵夜班——正如她後來跟記者提起的,“或許只有警察,才能更好地理解警察。他總是忙,一味地忙,孩子小的時候身體不好,他也指不上。家裏有個事情,都只能是我擠時間去辦。自己連照顧自己都不會,讓他每天按時吃飯,他也想不起來,嘮叨他幾句,他說,習慣了……”
爲了津城的深度平安,劉鹿、他的妻子,還有他成千上萬的戰友們,都“習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