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通訊員工軒攝
如今,走在天津的大街上,會發現來往穿梭的豪華大氣的新能源公交車,是美麗天津的一道獨特風景。細心的人一定能注意到,車的後風檔上貼著一排字——『新能源汽車,應用天津松正混合動力技術』。
昨天(28日)上午,記者來到天津松正電動科技有限公司的電機車間時,剛獲得『全國勞模』榮譽稱號的靜佔國正帶著幾個徒弟研究新能源汽車混合動力驅動系統新技術。記者看著眼前這位在十多年時間裡申請發明專利19項的技術工程師,難以想象,12年前他還只是一個普通的農民工。
『初中文化』的技術骨乾
靜佔國,1980年生於河北省唐山市林西鎮。1997年10月,靜佔國從唐山市大丁中學畢業後沒能繼續讀書,而是來到天津從事家裝工作。當時他只是一名農民工。『我不想當一輩子農民工。』於是,靜佔國開始主動學習,經過兩年的努力,他開始從事家庭裝修的電腦設計工作。
2003年,靜佔國應聘來到松正。由於學歷不高,靜佔國一開始只是從事電路補焊、工裝制作等基礎工作。然而很快大家就發現了他的與眾不同。『他是一個腦子靈活、悟性極高、又刻苦鑽研的人。』
很快,靜佔國就脫穎而出。工作中,他開動腦筋,不斷創新,由他設計的絕緣墊片工裝、全自動型材切割機、全自動雙組份注膠機使生產效率一下提高了400%,在企業內引起了巨大轟動。
從初中畢業到企業研發技術骨乾,從農民工到天津市勞動模范,今年35歲的靜佔國,在12年的時間裡,申請19項發明專利,與公司技術攻關小組成員一起實現技術創新項目27項,為企業創造效益超過1900餘萬元。
『新能源電動汽車是高科技領域,你是如何從門外漢成長為業務骨乾和創新能手的?』面對記者的疑問,靜佔國說:『很簡單——靠悟性和勤奮。我們公司現有員工1200多名,其中研發人員120餘名,博士、碩士數十人,本科以上學歷佔研發總人數的90%以上,而我作為一名非專業人員,再平凡不過了。但是正是這樣的壓力與動力,讓我有了進步的動力,要求自己必須以百分百的努力來工作。』
隨企業轉型進步
『天津松正電動科技有限公司,誕生於2001年,13年的風雨洗禮中,歷經三次成功轉型昇級,快速調整產品和技術發展路線,終於邁上了新能源汽車驅動系統的高地,在國內新能源汽車驅動系統領域三分天下有其一。』在靜佔國的眼中,他的努力與成長史是隨著企業的不斷轉型進步完成的。
2004年,靜佔國開始負責公司的機電設計工作,他先後主持和參與完成了我國第一臺無霍爾動自行車控制器、首套電動自行車控制器的自動化生產線設計工作。那一年,該公司一躍成為國內最大的電動自行車控制器生產商。
2005年,松正公司正式開始進軍新能源汽車驅動系統領域,靜佔國被調入新能源汽車事業部研發部,在此基礎上開始發揮自己的特長,創意思路層出不窮,創新技術效果明顯。之後,公司第一臺混合動力公交車驅動系統誕生,在天津市實際公交線路上,實測節油率達到25-32%。
2009年,公司開始進軍新能源汽車驅動系統領域,靜佔國被調入新能源汽車事業研發部,專門負責電動汽車控制器的結構設計、裝車調試和產品驗證工作。靜佔國告訴記者,天津松正當年正迎來從電動自行車配件到電動汽車企業配件的重大轉型,轉型的關鍵就是技術突破,而松正在產品上完全實現了自主創新。
從『自主創新』到『帶領創新』
『如今,在國內新能源汽車專利申請量排名,松正佔據8%份額,位列全國前三。』靜佔國告訴記者,從2010年松正的第一輛混合動力試驗車在天津600路上試運營,四年的時間裡,松正混合動力公交車系統已經運用到全國80多個城市、8000多輛公交車上,市場佔有率和產品覆蓋率均做到全國第一。
作為高科技企業,驕人的成績與企業的研發團隊是分不開的,靜佔國告訴記者,當年研發第3代混動動力系統時,他和他的團隊基本上是每天通宵達旦,一天也就睡4、5個小時,為了方便工作他們當時乾脆都住在公司裡,就這樣堅持了一年時間,直到600路混合動力公交車項目的順利運行。
2013年12月,搭載著靜佔國等研發團隊希望的松正4代插電式深混動力系統的公交車正式上線,並已經成功運行一年多的時間,該系統不僅可以節省油耗近一半,而且純電動時間超過70%,PM顆粒物減少排放90%以上。
如今以靜佔國命名的『靜佔國勞模工作室』早已成立,該工作室有7名成員組成,這對於靜佔國來說既是榮譽又是新的挑戰,如今已經成為企業自動化部主管的他,帶領團隊成員以創新作為工作的主旋律,攻克技術難關。他告訴記者『沒有枯竭的能源、只有枯竭的技術。每年企業都投入大量研發人員,連續4年研發經費投入超過銷售收入的7%,一定要為企業不斷打造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殺手?』產品,纔對得起大家的付出。』(記者尹娜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