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屹立不倒的戰鬥堡壘
——獻給頑強奮戰在抗震救災最前線的基層黨組織
一年之際在於春。4月的喜馬拉雅山區,依然春寒料峭,大山裏的人們又開始了一年的忙碌。溫暖的春光下、安靜的街巷裏,偶爾傳來幾聲犬吠,恬靜的院落裏充滿着家的溫馨。然而,大自然醞釀的一場巨大災難,正在國境線外幾十公里的地下聚集。
歷史會永遠記住這一刻,公元2015年4月25日14時11分,大地痙攣,山崩地裂。剎那間,吉隆受到重創,樟木成爲孤島,絨轄與外界失聯。家園被毀,親人受難,我區日喀則、阿里兩地市幾十萬羣衆受災。
危難識忠誠,江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天災無情人有情,哪裏有災情,哪裏就有黨組織。強震可以使江河改道,大災可以讓高山低頭,屹立不倒的,是我們堅強的戰鬥堡壘。
“這樣的黨支部,好樣的!”
“地震的時候,大家都是往屋外跑,桑培書記卻往屋裏跑。”地震已經過去一個星期了,但定日縣崗嘎鎮參木達村羣衆還在議論着4月25日那驚心動魄的時刻發生時,他們村黨支部書記桑培臨危不亂的一舉一動。
地震襲來,眼見房屋搖晃、牆體裂開,參木達村的許多村民都嚇得不知所措。就在地動山搖的那一刻,村委會廣播裏響起黨組織的聲音——這從容不迫宛如巨鐘的聲音穿透了轟隆隆巨響,覆蓋全村,安慰着驚慌的孩童,撫慰了祈禱的老人,鎮定了尖叫的婦女……
地震的那一刻,桑培忘記了個人安危,冒着房屋倒塌的危險,打開村委會廣播室的廣播,一遍又一遍地通知: “大家不要慌,這是地震!趕緊往空地跑,遠離房屋、電線杆……”
“你去看人員傷亡情況”“你去照顧好老年人”“你去找人準備搭帳篷”,震波過後,桑培立即把村委會班子成員召集起來,組織黨員帶領羣衆積極開展災後自救。
參木達村老年人很多,受地震影響,有些老年人的高血壓、心臟病犯了。桑培又馬上派車派人把他們往縣醫院送。房屋開裂,有些孤寡老人沒有帳篷,桑培立馬給家人打電話,讓家裏人把搭好的帳篷讓出來,先讓孤寡老人住。當晚,他的家人卻擠在只有3平方米大的拖拉機車斗裏度過。
村黨支部沉穩鎮定的救災安排,讓村民們提着的心很快就落了下來,情緒也逐漸平穩。
然而,餘震不斷,村民們又開始擔心起自家財物的損失情況。
於是,桑培又和村“兩委”成員一起挨家挨戶檢查統計房屋受損情況。看到世代生活的家園開裂的牆體、倒塌的圍牆,這個在天崩地裂那一刻,連眼也沒眨一下的硬漢眼睛溼潤了。但他還是用平靜的聲音一再叮囑鄉親們,千萬不要再回震後危房。大家不要怕,有黨支部和大家共度難關。
時間不等人,尤其是在這災情初發的時候,參木達村村委會的幹部們顧不上吃飯休息。數天來,全村羣衆在村“兩委”班子的帶領下,羣策羣力,積極開展災後自救,安置臨時住處,平復村民情緒,維護災後秩序,統計受損情況等各項抗震救災工作,井然有序。由於村黨支部臨危不懼、指揮有方,參木達村在此次地震中沒有發生一起人員傷亡事件,將災害損失減至最低。
那天,一直到晚上,桑培才知曉家裏的損失情況。他家房屋的牆體嚴重開裂,支撐牆體的柱子已經傾斜,如果再來一點餘震,房屋便會整體垮塌。
震後數天,當記者見到這位在地震中處變不驚的傳奇村黨支部書記時,原本堅強的桑培見到生人卻羞澀得像個姑娘。當記者問起那天爲什麼會有這樣令全村人敬佩的舉動時,他吐了吐舌頭,緊張地摘下帽子,摸了摸後腦勺笑着說:“我是村黨支部書記,那個時候就必須這樣做。鄉親們安全,我就放心了。”
採訪結束將要告辭時,有一位村民拉住我們,把右手拇指伸到記者面前說:“這樣的黨支部,好樣的!”
“是黨員,就應該衝在前面。”
4月25日下午,聶拉木縣充堆村的天空飄着小雪。
村民們有的正悠閒地喝茶聊天,有的正忙着植樹。14時許,彷彿有千百輛重型卡車從遠處駛來,剎那間,地動山搖,塵土飛揚中傳來木柱變形的吱嘎聲和房屋的垮塌聲……
“地震了!地震了……”
正在植樹的村委會主任朗木加覺察到了地震,急忙叫喊起來。大地先是像簸箕一樣把人拋起,緊接着又像篩子一樣左右搖擺着,讓人站立不住,幾分鐘就像是幾個小時一樣漫長。
地震過後,朗木加立即從地上爬起來,和在場的黨員、幹部、村民一起分頭去救人,一家一戶地開展搜尋。他和黨員們大聲告訴鄉親們:餘震隨時可能發生,房屋隨時可能倒塌,千萬不要再返回屋子取財物。
充堆村有羣衆200多戶,所有房屋受創嚴重。地震過後,村裏的黨員們顧不上查看自己家的情況,忙着先幫助羣衆撤離。“外面還有許多需要安置的羣衆。是黨員,就應該衝在前面。”朗木加說。
“我們村裏有一小部分老年人,總想着無論如何都要待在家裏。不管我們怎麼勸說都沒用,這多危險!”村民西熱說,“還好,黨員幹部輪流做思想工作,最後,那些老人們終於住進了帳篷。”
隨着4月26日晚通往聶拉木縣的唯一通道被搶通,一批批救災物資源源不斷地運到縣城。“在村黨支部全體黨員的疏導下,羣衆情緒已經穩定了下來。今天我們又領取了70個帳篷,居住條件有了很大改善,大家更安心了。”西熱說。
安心的不止是充堆村村民。地震發生後,除了各方力量的積極救援外,聶拉木縣各鄉鎮黨員幹部、“雙聯戶”戶長、大學生“村官”立即行動起來,組織開展抗災自救……力量再一次在黨旗下凝聚,成爲一個個堅強的堡壘。
距離充堆村8公里外的宗塔村,處在一個地勢較平坦的山間壩子上。4月27日上午,記者走進村裏搭建的帳篷區,村民巴桑正在打酥油茶,燃得正旺的爐火更增添了帳篷內的暖意。“我們村連個受輕傷的人都沒有。”巴桑說。
“災難來時,還得靠黨組織。”
珠穆朗瑪可以作證,喜馬拉雅不會忘記。危難時刻,黨員幹部總是衝鋒在前,爲了人民羣衆的生命和財產安全,不顧個人安危,舍小家、顧大家。他們不忘誓言,以實際行動詮釋了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
“災情就是命令!全鎮領導幹部、各村黨員要第一時間行動起來,衝鋒在前、服務爲民,全力以赴做好應對救助工作,努力將地震災害帶來的損失降到最低程度”。震後,聶拉木縣聶拉木鎮黨委書記王奎卿聯繫所有可用的力量,包括村“兩委”班子成員,駐村、駐寺工作隊,“雙聯戶”戶長和各村村官等,所有人員立即投入到抗震救災的第一線,即使道路阻塞、飛石不斷。在這個時候,營救農牧民羣衆是聶拉木鎮黨委最迫切的任務。
莽莽羣山中,第一時間抵達的黨員和幹部讓受災羣衆看到了生的希望。另一組黨員前往10公里外的民政救災倉庫搬運帳篷等救災物資,但巨大的山體滑坡阻斷了道路。幾名黨員冒險翻越塌方體,硬是肩扛背馱,把物資送到了羣衆手中。
震後,一場大雪又從天而降。爲了確保受災羣衆當晚及時住進帳篷,鎮黨委又忙着連夜爲羣衆搭建帳篷。
當受災羣衆全部安置完畢,時間已是凌晨4點。聶拉木鎮的黨員幹部們這時纔回到鎮政府,每人泡了一桶方便麪——他們已經連續14個小時水米未進了。
“災難來時,還得靠黨組織。看着黨員們忙碌的身影,真的很心疼他們!我們鎮的幹部‘呀咕嘟’!”宗塔村80歲的老阿媽措姆動情地說。
地震發生後,吉隆縣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緊急行動,深入一線組織抗震救災。在災情嚴重的吉隆鎮、薩勒鄉,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第一時間趕到災區組織指揮抗震救災工作,成立了11個抗震救災應急小組,全縣70多個基層黨組織和1700多名黨員組成了70餘支黨員突擊隊,以不同形式開展抗震救災工作。
吉隆鎮吉普村黨支部書記扎西,顧不上自家倒塌的房屋,冒着餘震的危險,組織村民轉移。看着一些村民還想回家拿財物,扎西大聲喊着:“是錢重要還是命重要!”村民們萬萬沒有想到,平時溫和的扎西書記今天怎麼發這麼大的脾氣。村民們也知道,他是爲了大家好。
轉移出來一清點人數,還有兩個老人、兩個孩子沒有出來。扎西又急了。他同武警官兵、村幹部一起,衝進了不時有石頭滾落下來的村子裏。扎西邊跑邊大聲喊着村民的名字,聽到有迴應,他來不及多想,一頭便衝進了倒塌的房屋,冒着餘震的危險把村民救了出來。
看到吉隆縣薩勒鄉乃村黨支部第一書記普布次仁時,他正忙得不可開交。普布次仁一邊忙着指揮羣衆搶運糌粑,一邊忙着接電話協調物資。爲了讓羣衆有衣穿、有飯吃、有帳篷住,地震後,普布次仁已連續20多個小時沒閤眼了。
聽說村民丹增卓瑪一家5口被埋在了房子裏,普布次仁趕忙帶領村裏的黨員冒着餘震的危險衝進廢墟里,用雙手和簡單的工具刨了兩個多小時,硬是把他們救了出來。丹增卓瑪和孩子們一個一個地被救出來時,他們看到,村幹部們像蒙塵的青松一般在廢墟中巍然屹立。
丹增卓瑪一家平安得救了,乃村的黨員們忘記了被亂石磨得全是血的雙手,忘記了渾身都是泥土,又投入到幫助村民搶救財產的戰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