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資料圖: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在哈佛大學發表演講。中新社發李洋攝
中新社休斯敦5月11日電(記者王歡)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11日在休斯敦應邀出席亞洲協會得州分會午餐會,就亞太地區形勢和中美在亞太互動發表主旨演講,強調兩國亞太互動應促進地區平衡、包容與共贏。
崔天凱表示,亞太地區在全球事務中的重要性不斷上升,中美對於塑造亞太地區未來發揮着關鍵性作用。鑑於兩國共同承擔的重要責任,中美圍繞亞太地區合作進行着多層次、多領域的溝通協調。這些協調合作不僅有利於中美兩國,也有利於地區和世界。
他指出,中美亞太合作還應做得更多更好。爲此,雙方需要在一些關鍵問題上進一步明確觀念,這些觀念將影響兩國在亞太互動的基礎。
一是平衡還是失衡。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70年來,亞洲從過去的戰亂、貧窮、政治對立發展到如今的總體和平穩定、經濟富有活力、地區合作機制衆多,不僅中國、印度、東盟等地區國家都發展起來,而且對世界作出了重要貢獻。今天的亞洲格局比過去更加平衡,也推動世界格局更加平衡。
二是包容還是排他。亞太地區國情各異,經濟、政治、文化多樣性突出。我們面臨的選擇是,發揮好亞太各國的互補性,擴大共同利益,還是以經濟發展水平、政治制度、文化和意識形態異同劃線,相互分割對立?中國致力於推動地區共同體建設,共同應對安全、經濟、環境等挑戰。亞洲安全與發展的責任應主要由亞洲人民來承擔,因爲這裏是我們的家園。亞洲地區現有的一些同盟體系源於冷戰,解決不了當今世界的新問題,反而會束縛選擇。這一同盟體系要適應21世紀的新形勢,就應去除冷戰特性。雙邊同盟關係不應針對和影響第三國。
三是合作共贏還是零和博弈。有人認爲“一國成功必然意味另一國損失”,“中國發展必然挑戰美國利益”,這種零和觀念不符合事實。中國改革開放以及中美、中日關係正常化,是促進地區走向和平穩定和共同繁榮的重要因素,給包括美國在內的各國帶來機遇,同時也增進了各國間的瞭解和相互信任。他強調,中國的發展沒有動別人的奶酪,而是做大了共同利益的蛋糕。中、美以及其他各國的發展推動了地區的發展,是“水漲船高”的關係。
崔天凱指出,中美兩國正在努力構建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新型大國關係。亞太地區應成爲這一新型關係的“試驗田”。新型大國關係的理念也應用來指導中美在亞太地區的互動。這一互動應成爲構建新型大國關係的一個支柱,推動其取得實質成果,並從理念走向現實。
演講後,崔天凱還就習近平主席訪美準備工作、中美經貿關係、能源合作、中國知識產權保護以及中國與南亞國家關係、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問題回答了聽衆提問。
亞協得州分會董事會主席福斯特、美國前總統老布什之子尼爾·布什、中國駐休斯敦總領事李強民以及休斯敦地區政、商、學界100餘人出席了當天的會議。(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