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日前,民政部公佈“2014年度中國社區治理十大創新成果”,和平區構建社區“十大服務體系”的成果從全國70多家申報單位中脫穎而出,成爲天津市唯一入選的項目。
2014年初,和平區被民政部確認爲“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區委、區政府以此爲契機,在社區治理和服務體制機制、方式方法創新上進行大膽探索和實踐,提出構建“十大服務體系”,提高社區治理水平和社區服務能力。進一步推動了和諧社區、美麗社區建設,社區居民的滿意度和幸福感明顯增強。
和平區建立以區政府、區慈善協會爲主體,通過區、街、社區三級救助平臺,發揮“溫暖濟困”“陽光助學”“博愛助醫”“光彩助老”等4個1000萬元救助資金作用,開展大病救助等14個主題救助活動,構建了社區長效救助服務體系;和平區在社區網格化管理系統基礎上,通過手持終端、攝像頭、觸摸屏、地理信息系統、3G網絡等系統和街道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建立以信息查詢雲、社區治理雲、社區服務云爲主體功能的區、街、社區三級綜合信息平臺,構建了社區服務綜合信息平臺體系;和平區在舊樓區推進“捆綁式”物業管理運行機制,在商品房小區實行社區黨組織和居委會“三個提前介入”(在業主入住前提前介入、在業主委員會成立前提前介入、在物業公司選聘前提前介入)、“三個公開”(居務公開、物業公司服務項目和賬目公開,業委會工作公開)、“五個上賬”(物業企業保證金上賬、補貼資金上賬、經營行爲上賬、開發建設單位的維修保證金上賬、幹部黨員的表現上賬)、“五個到位”(社區管理隊伍到位、辦公服務設施到位、政策落實到位、管理制度到位、執法服務到位)的“3355”管理運行機制,構建了社區物業管理服務體系;和平區在完善政府買單入戶服務、應急呼叫養老服務等6種爲老服務模式的基礎上,引入社會組織管理,激活日間照料中心(站)功能,依託養老機構,擴大虛擬養老服務範圍,推行“菜單式供應,私人定製式服務”,並建立智能養老服務系統,確保空巢獨居老人居家養老安全,構建了爲老服務體系;和平區完善社區各項規章制度,統一工作人員行爲規範和工作流程,明確社區黨組織、社區居委會、社區工作站崗位職責,構建了社區標準化管理服務體系;和平區在完善單向服務、互動服務等8種服務模式基礎上,開展“關愛新市民”“關愛空巢老人”“關愛老雷鋒”項目化運作,充分利用和平區社區志願服務展覽館,弘揚志願服務精神,構建了社區志願服務體系;和平區加強醫療衛生信息化建設,與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等建立“醫聯體”戰略合作關係,構建家庭責任醫生服務機制,使社區居民在家門口享受到大牌醫生服務,構建了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和平區建立社區居民家庭數據庫和社區用人單位數據庫,實行了用人與就業的有效對接,社區居民失業率控制在3%以下,構建了社區再就業保障服務體系;和平區建立社區司法工作室,推進金融服務進社區,加強社區商業設施建設,努力打造10分鐘生活服務圈,居民不出社區就能享受優質、多元化的服務,構建了社區便民服務體系;和平區積極鞏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成果,加強社區基礎設施建設,廣泛開展文化體育活動,將文化遺產保護與社區建設相結合,推動社區特色建設,構建了社區精神文化服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