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截至2014年年底,本市60歲及以上的戶籍老年人口達到215.42萬。80歲及以上的高齡老人達到30.66萬。本市經過調查估算的失能老年人總數約爲14.33萬,佔老年人人口總數的6.65%。更讓人“擔憂”的還是失能老人這個羣體的“發展趨勢”——預計到2030年,本市的失能老人數量將超過20萬……這些數字出自昨天發佈的《天津市失能老年人生活狀況調查報告》。由天津市老齡辦和天津財經大學統計系完成的這項報告,讓人們清楚認識到,人口老齡化,特別是高齡化、失能化的現象正在考驗着每一個家庭的承受力和全社會的養老服務體系。
六項生活能力老人還“能”嗎
此次天津市失能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調查涉及10個區縣,42個街鎮,142個社區(村),覆蓋中心城區。調查對象界定的失能老年人是指年齡在60歲及以上,由於年老、疾病、傷殘等原因,日常活動必須他人協助或者完全依賴他人的協助才能完成的老人。按照國際通行標準分析,吃飯、穿衣、上下牀、上廁所、室內走動、洗澡6項指標,一到兩項“做不了”的,定義爲“輕度失能”,三到四項“做不了”的定義爲“中度失能”,五到六項“做不了”的定義爲“重度失能”。調查對象中年齡在80-89歲的老人最多,達到總體比例的43.38%。調查結果顯示,輕度失能老人佔總樣本的47.79%,中度失能老人佔15.38%,重度失能老人佔36.82%。平均失能時長爲7.37年。其中5-10年的最多,佔25.98%,其次爲10-20年,佔19.55%。
發展養老服務給家庭“減負”
市老齡辦副主任郭寧介紹,獨生子女家長進入老年以後,家庭急需社會提供有效的支持,否則,失能老人的問題將演變成爲嚴峻的社會問題。應對這一挑戰,需要家庭、社區、養老機構、社會力量、政府共同構建積極有效的社會支持網絡,更全面、更系統、更深入地推動養老服務發展來破題化解。
市民政局社會福利處處長趙偉介紹,目前本市已經對高齡經濟困難老人在居家養老服務補貼的基礎上增加居家養老護理補貼。可以用於支付居家養老政府購買的服務,也可以在入住養老機構時作爲費用抵扣。本市還將對已建的日間照料中心按照“4+4”模式開展實施改革,逐步完善其功能,一個“4”指按照“政府搭建平臺、專業化管理、市場化經營、志願者參與”的運營機制,由政府購買服務,街道(居委會)監管,委託社會組織、養老機構、村委會運營,實現“管辦分離”。第二個“4”指試點日間照料中心需具備呼叫、配餐送餐、家政服務、便利店4項基本功能,重點對行動不便、空巢和失獨等老年人開展養老服務。
被調查老人中,93.59%的不願意住養老機構,他們的子女也不願意送老人去養老機構,怕被人認爲“不孝順”。且老人的收入低,難以承受入住養老機構的費用。